[实用新型]可将泡菜、水和配料分离开的便携式泡菜罐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48555.6 | 申请日: | 2014-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85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易姗姗;王棱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1/218 | 分类号: | A23L1/2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59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泡菜 配料 离开 便携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泡菜罐,尤其涉及一种可将泡菜、水和配料分离开的便携式泡菜罐。
背景技术
目前,在日常生活中,对泡菜的食用十分的普遍,而现有用于储存发酵的容器是直接将泡菜以及配料放于泡菜罐中,没有进行分离。这一过程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当用筷子将泡菜取出时,配料会随着泡菜同时取出,造成了食用时的不方面,在翻找坛底泡菜时容易产生污染的技术问题,并且也会影响到下次腌制泡菜的口感。同时,对于外出自助旅游且喜爱泡菜的人群,携带泡菜也是一个问题。不仅如此,目前市场上的没有将泡菜、泡菜水和配料同时分开的泡菜罐,在本实用新型未作出之前,检索专利文献,无相关技术的技术方案公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不存在用筷子将泡菜取出时配料会随着泡菜同时取出,同时也能轻易的将泡菜全部从泡菜水中取出,避免了用筷子翻找产生污染的,可将泡菜、水和配料分离开的便携式泡菜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可将泡菜、水和配料分离开的便携式泡菜罐,包括两端敞口的罐体,所述罐体靠近两端处分别固定设置有把手带,且两把手带间设有把手;
罐体上端设有上颈口和与之匹配的上盖;下端设有下上颈口和与之匹配的下盖,下颈口内设有隔离网,所述隔离网呈一端开口的空心圆柱形,开口朝向下盖,且开口处向外侧延伸形成一水平的翻边,当下盖与下颈口连接时,隔离网的翻边位于二者之间;
罐体内还设有一上端开口的内罐,所述内罐从上颈口伸入罐体内,底部与隔离网接触,上端不超过上颈口,且内罐上均匀设有透水孔。
罐体靠近两端处分别固定设置有把手带,且两把手带间设有把手,主要是方便人们携带罐体,尤其是适合旅游、短期出行使用,把手带可以采用尼龙带等材料,把手可以采用不锈钢、塑料等材料;隔离网位于下颈口内,主要是用来盛放泡菜的配料,避免配料与泡菜混合,这样人们在夹取泡菜的时候,不会带出其中的配料,不仅方便人们食用泡菜,同时不会因配料的减少明显影响下次腌制泡菜时的口感;
罐体内还设有一上端开口的内罐,主要是用来盛放泡菜的,由于其上均匀设有透水孔,所以泡菜的水可以通过透水孔对泡菜进行腌制,但人们在取出泡菜时,只需要提出内罐,就可以将泡菜和水分离开,避免人们用筷子去翻找泡菜时,对泡菜水的污染,同时,泡菜食用完后,我们可以很方便的对内罐进行清洗。
作为优选:所述把手靠近罐体的一侧设有供人体手指嵌入的凹槽。
这种结构主要是方便人们拿取,不易滑落。
作为优选:所述上颈口和下颈口均采用广口设计。
这种结构主要是方便人们从罐体中取出内罐和隔离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腌制泡菜的过程中,将泡菜和泡菜配料分离开腌制,这样人们在夹取泡菜的时候,不会带出其中的配料,不仅方便人们食用泡菜,同时不会因配料的减少明显影响下次腌制泡菜时的口感;在取食过程中,将泡菜通过内罐完全从罐体内提出,将泡菜和水分离开,避免人们用筷子去翻找泡菜时,对泡菜水的污染,同时方便对空的内罐和罐体进行清洗。本实用新型能够将泡菜、水和配料根据需要进行有效的分离,达到了腌制泡菜的效果,提高了配料的使用效率,节约了材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内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盖;2、上颈口;3、罐体;4、下颈口;5、隔离网;6、翻边;7、下盖;8、把手带;9、把手;10、内罐;11、透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参见图1、图2,一种可将泡菜、水和配料分离开的便携式泡菜罐,包括两端敞口的罐体3,所述罐体3靠近两端处分别固定设置有把手带8,且两把手带8间设有把手9;罐体3上端设有上颈口2和与之匹配的上盖1;下端设有下上颈口2和与之匹配的下盖7,下颈口4内设有隔离网5,所述隔离网5呈一端开口的空心圆柱形,开口朝向下盖7,且开口处向外侧延伸形成一水平的翻边6,当下盖7与下颈口4连接时,隔离网5的翻边6位于二者之间;罐体3内还设有一上端开口的内罐10,所述内罐10从上颈口2伸入罐体3内,底部与隔离网5接触,上端不超过上颈口2,且内罐10上均匀设有透水孔11,本实施例中,所述把手9靠近罐体3的一侧设有供人体手指嵌入的凹槽;所述上颈口2和下颈口4均采用广口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理工大学,未经成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485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多分流叶片的径流式透平
- 下一篇:一种引线框架传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