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食用菌培植菌包的防菌透气塞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148391.7 | 申请日: | 2014-03-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600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康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谢观素 |
| 地址: | 223700 江苏省宿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用菌 培植 透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培植设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用菌培植菌包的防菌透气塞。
背景技术
菌类生产企业培植杏鲍菇先将由多种原料混合而成的培养料灌装在菌包中,经消毒、杀菌后再接种菌种,然后将接种后的菌包放入生长房,控制生长房内的温度、湿度使杏鲍菇快速生长,实现规模化生产;为防止空气中的细菌危害菌种,普遍采用密封性较好的塑料袋作为菌包,菌包的开口穿过环形卡后外翻,然后在环形卡中插入塞子进行扎口;菌类生长需要呼吸空气,同时需要过滤空气中的细菌,目前的塞子结构如图2所示,由桶形塞体12和端盖11组成,塞体12底端设有透气孔14,开口端设有外翻的折边15,折边15与塞体外壁之间形成与环形卡匹配的卡槽,折边15外壁还通过加强筋连接有连接环16,连接环16与端盖11通过螺纹连接;塞体12内腔填充有过滤棉13,塞体12与端盖11的连接端还设有过滤膜18和海绵17;这种塞子存在两方面的缺陷:一、空气从连接环16与折边15之间穿过过滤膜18和海绵17进入塞体12与端盖11之间的空腔,再反向依次穿过过海绵17、过滤膜18、过滤棉13过滤后通过透气孔14进入菌包供菌种生长,实际进入菌包的空气量很少,菌种的生长周期长,在40天以上;二、菌种在生长的过程会向上穿过透气孔14进入塞体12内腔,与过滤棉13接触后逐渐填充满过滤棉13的空隙,过滤棉13的透气性越来越差,菌种的生长周期越来越长,必须经常更换塞体12中的过滤棉13,对于每日制作数万只菌包的菌类生产企业来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因此,设计一种透气性好、可重复使用的菌包塞以增强透气性,从而缩短菌类的生长周期,对提高菌类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来说有着重大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食用菌培植菌包的防菌透气塞,可以解决现有菌包的塞子透气性差,菌类生长周期长,而且企业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时间更换过滤棉,导致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食用菌培植菌包的防菌透气塞,由塞体和塞盖组成,所述塞体为桶形,其底部设有透气孔,其开口端设有向外翻折且与塞体壁平行的折边,所述折边内壁与塞体外壁之间形成卡槽,所述折边外壁与塞盖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塞体进入塞盖内腔的一端与塞盖之间设有过滤膜,所述塞盖由同轴从下向上依次连接的连接环、过渡环和顶盖组成,所述连接环内腔设有螺纹,所述过渡环直径小于连接环和顶盖的直径,所述过渡环的壁上设有贯穿的透气窗,在过滤膜与顶盖之间的腔体中填充有过滤棉。
所述透气窗的面积大于过渡环面积的50%。
所述过滤膜为无纺布。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一、以塞盖上的透气窗和塞体下端的透气孔分别作为空气的进出口,空气依次经过滤棉和过滤膜过滤后进入菌包,透气性大幅提高,菌种的生长周期缩短至不到30天,企业的经济效益增长显著;
二、过滤棉设置于过滤膜与顶盖之间,菌种生长无法接触过滤棉,确保过滤棉的使用寿命大幅延长,从而降低塞子维护的投入,从另一方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菌包塞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食用菌培植菌包的防菌透气塞,由塞体2和塞盖1组成,所述塞体2为桶形,其底部设有透气孔3,其开口端设有向外翻折且与塞体壁平行的折边8,所述折边8内壁与塞体2外壁之间形成卡槽,所述折边8外壁与塞盖1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塞体2进入塞盖1内腔的一端与塞盖1之间设有无纺布作为过滤膜4,所述塞盖1由同轴从下向上依次连接的连接环6、过渡环和顶盖9组成,所述连接环6内腔设有螺纹,所述过渡环直径小于连接环6和顶盖9的直径,所述过渡环的壁上设有贯穿的透气窗7,所述透气窗7的面积大于过渡环面积的50%,在过滤膜4与顶盖9之间的腔体中填充有过滤棉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康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康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483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