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LED工矿灯的改进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47742.2 | 申请日: | 2014-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74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抒智;庄美琳;王峰;陈佳;杨卫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29/00;F21V17/10;F21Y101/02;F21W131/4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0 | 代理人: | 蔡海淳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工矿 改进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工矿厂房的室内吊装照明灯具。
背景技术
授权公告日为2014年1月8日,授权公告号为CN20338493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LED工矿灯,其具体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灯头1、灯头连接件2、灯壳3、导热电源腔4、传热部件5和LED线路板,导热电源腔4一端与灯壳3固接为一体,另一端与传热部件5固接为一体;其灯壳为一碗状空心壳体,通过灯盖9将透镜组和透光板固定在其前端,灯壳后端设置有与导热电源腔外表面相接触的等径段。其所述的导热部件5一面为平面,在其外周边设置有环状导热裙边5-2,环状导热裙边的外表面与灯壳3的内表面之间,为面接触式连接;在灯壳的表面涂覆有辐射散热涂料层。
该技术方案由于摒弃了传统LED工矿灯笨重的鳍片散热器,通过增加导热部件上环状导热裙边的侧面积,使之与灯壳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加,形成面接触式结构,充分利用灯壳的散热面积,提高了导热效率,增大了热流通道,更多的热量能从导热部件的侧壁上传导过去;其通过加强热传导和在灯壳表面的辐射散热处理,从热源开始打通整个热流通道,使热量不至于积聚在某个角落,充分利用散热面积,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亦可使等个灯具具有更好的光学性能,其流线型的灯壳设计,使整个灯具的造型美观,适合在展览馆,机场等场合使用。
其内部热量传导路径如图2中所示,导热电源腔4的一端经紧固件与传热部件5固接为一体,其另一端经紧固件与灯壳3和灯头连接件(图中未示出)固接为一体,由图可知,导热电源腔的外侧壁与灯壳下半段(即前述的等径段)的内侧壁相接触,两者之间为面接触式连接关系,直接将传热部件上的热量导到灯壳下部分,减少两者之间的热阻,加强传热效果。
图中箭头所示为热量传导方向:一方面热量通过传热部件从中心向边缘扩散,通过环状导热裙边(亦称为折边)传递到灯壳,另一方面热量从导热部件中心内部向下传递,通过中间的驱动电源腔传导到灯壳下半部分。最终所有的热量通过灯壳外表面的辐射涂料层对外散发热量。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采用该结构的LED工矿灯,在灯具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LED线路板的热量经过传热部件5、导热电源腔4传导到外壳3上,而在灯具停止通电后,外壳和传热部件在环境空气的作用下逐渐冷却,使传热部件和灯具外壳产生反复的热胀冷缩。
由于导热电源腔是金属材质的,且其高度/长度是固定的,则前述环状导热裙边与灯壳之间多次重复的热胀冷缩,导致了其环状导热裙边的外表面与灯壳内表面之间的接触紧密程度发生改变,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在环状导热裙边外侧面表面与灯壳内侧面表面之间填充的导热胶,由于两者之间的接触紧密程度发生变化而降低其导热效果,导致环状导热裙边外侧面表面与灯壳内侧面表面之间的热阻上升,阻碍了整个灯具散热通道的畅通,进而影响整个灯具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LED工矿灯的改进结构,其在原有LED工矿灯的结构基础上,采用拉力弹簧将传热部件和外壳弹性地连接为一体,拉力弹簧根据灯壳和传热部件环状导热裙边的形变,自动改变拉伸程度,使灯壳与传热部件环状导热裙边之间的接触紧密程度始终保持一致,从而保证了传热部件的环状导热裙边外侧面表面与灯壳内侧面表面之间的良好接触,进而保证了整个灯具散热通道的畅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LED工矿灯的改进结构,其所述的LED工矿灯包括导热部件和灯壳,在所述导热部件的外周,设置有环状导热裙边;所述环状导热裙边的外表面与所述灯壳的内表面之间为面接触式连接;其特征是:在所述导热部件和灯壳之间,设置至少一根拉力弹簧;所述拉力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的导热部件连接为一体;所述拉力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灯壳连接为一体;所述导热部件和灯壳之间,通过所述的拉力弹簧,构成弹性连接结构。
具体的,其所述拉力弹簧的一端,经过设置在导热部件上的上可悬挂机构,与所述的导热部件连接为一体。
进一步的,其所述的上可悬挂机构包括设置在导热部件上的第一条状凸起;所述第一条状凸起的两端,固定在所述的导热部件上。
具体的,其所述拉力弹簧的另一端,经过设置在灯壳上的下可悬挂机构,与所述的灯壳连接为一体。
进一步的,其所述的下可悬挂机构包括设置在灯壳上的第二条状凸起;所述第二条状凸起的两端,固定在所述的灯壳上。
更进一步的,其所述第一或第二条状凸起的突出部分,朝向灯壳内侧设置。
其所述的拉力弹簧的数量为三根或四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未经上海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477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