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水池建筑物周边的排水沟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47497.5 | 申请日: | 2014-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082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严成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50081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水池 建筑物 周边 排水沟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属于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排水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水池建筑物周边的排水沟结构。
背景技术
排水沟指的是将边沟、截水沟和路基附近、庄稼地里、住宅附近低洼处汇集的水引向路基、庄稼地、住宅地以外的水沟。排水沟分为明沟和暗沟。目前,对于埋置较深的排水沟大都是采用暗排水方式。如公开号为CN102518052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公路边坡的暗式柔性排水结构,该排水结构是在排水沟的两侧及沟底铺设有防水土工布,透水土工布铺设在排水沟的靠边破一侧上部,在已铺设好的防水土工布的排水沟中的下部放置有软式透水管和填充有碎石层,在排水沟中所述的碎石层的上部填筑有片石层。该技术方案虽然具有较强的抗变形能力,在边坡表层土体存在胀缩变形时仍可发挥排水功能。但是当排水沟埋置较深时,该暗沟排水方式对后期的维护带来很大的困难,甚至有被堵塞的危险。
为了便于排水沟的维护,采用明沟排水方式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对于埋置较深的排水沟来说,要求排水沟外侧能承担较大的土压力作用,因此通常是在排水沟外侧设置挡土墙,以满足外侧土体的稳定。如公开号为CN101446084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地下式建筑物室外与室内排水结合的结构及其方法,其结构包括自承重挡土墙,在自承重挡土墙的临土面上一层有防渗涂料层,在防渗涂料层外面有保护层,在自承重挡土墙的底部临土面有室外降排水盲沟,在室内地面与自承重挡土墙相交处设置室内排水明沟。该技术方案虽然消除地下潜水对建筑物的危害,并当隔水层失效时有利于修复。但是由于设置有自承重挡土墙,使得工程施工周期较长,工程投资较大,且不适用于对水池建筑物周边进行排水。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水池建筑物周边的排水沟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水池建筑物周边的排水沟结构,包括水池混凝土主体结构及排水沟,所述排水沟位于水池混凝土主体结构周边,所述排水沟由沟底板、沟内壁及沟外壁组成,其中沟底板、沟内壁及沟外壁浇筑成一个整体,并埋设在地面以下。
所述排水沟在高度方向至少设置有一层支撑梁。
所述支撑梁分别与内沟壁和外沟壁连成一个整体。
所述排水沟在高度方向设置有两排支撑梁。
所述排水沟的内沟壁紧靠水池混凝土主体结构的侧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排水沟结构,与暗沟相比,运行维护较为方便,不容易被杂质堵塞,便于维护;与挡土墙明沟或明沟与暗沟结合的排水方式相比,大大节省施工时间,减少外侧挡土墙工程量,节省投资,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可在排水沟技术领域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池混凝土主体结构,2-排水沟,21-沟底板,22-支撑梁,23-内沟壁,24-外沟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水池建筑物周边的排水沟结构,包括水池混凝土主体结构1及排水沟2,所述排水沟2位于水池混凝土主体结构1周边,所述排水沟2由沟底板21、沟内壁23及沟外壁24组成,其中沟底板21、沟内壁23及沟外壁24浇筑成一个整体,并埋设在地面以下。由于排水沟2位于地面以下部分埋设较深,使得排水沟2的外沟壁24具有承担土压力的作用。
所述排水沟2在高度方向至少设置有一层支撑梁22。通过支撑梁22对内沟壁23和外沟壁24起加强支撑作用,从而保证排水沟2的稳定性。
所述支撑梁22分别与内沟壁23和外沟壁24连成一个整体。这样,连接排水沟2的内沟壁23和外沟壁24,使外沟壁24将压力通过支撑梁22传递给内沟壁23,使内沟壁23和外沟壁24共同作用抵抗土压力,从而保证排水沟2的稳定的。
所述排水沟2在高度方向设置有两排支撑梁22。支撑梁22的排数可根据排水沟2的尺寸确定,在本技术方案中采用两排支撑梁22,即能满足排水沟2的承力要求,又节约成本,且施工方便。
所述排水沟2的内沟壁23紧靠水池混凝土主体结构1的侧壁。使其有承担土压力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474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污水提升装置
- 下一篇:矩形雨水井的井口周边的防沉陷结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