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制备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涂布头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47383.0 | 申请日: | 2014-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07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陈凯武;吴秋坤;张程;寇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惟华光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C1/06 | 分类号: | B05C1/06;B05C11/10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115 福建省厦门市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制备 有机 太阳能电池 布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制备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涂布头。
背景技术
涂布是生产有机太阳能电池工艺流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涂布出膜的质量会严重影响电池的最终性能,涂布设备所使用的涂布头是关键部件。一直以来,为了实现条带状的涂布,用于制备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涂布头需要具备栅板与导流板,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方案:阳栅板方案与阴栅板方案。阳栅板方案中的阳栅板同时有导流板的作用;阴栅板方案需要阴栅板与导流板配合起来使用。阳栅板方案中,液体从条带状阳栅板的间隙处流出,经导流填充阳栅板与所涂布基材的间隙,会导致涂布出的条带状膜的边缘较厚(Soonil Hong,Jongjin Lee,Hongkyu Kang,Kwanghee Lee,Slot-die coating parameters of the low-viscosity bulk-heterojunction materials used for polymer solarcells,Solar Energy Materials and Solar Cells,2013,112,27)。阴栅板方案虽然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但是由于液体从条带状阴栅板流出后,在导流板上处于无限制状态,在表面张力的影响下,所涂布出的条带状膜膜厚会不连续,而且条带的边缘不平整(F.C.Krebs,Polymer solar cell modules prepared using roll-to-roll methods:knife-over-edge coating,slot-die coating and screen printing,Solar Energy Materials and Solar Cells,2009,93,465–475)。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可显著提高所涂布出膜质量的一种用于制备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涂布头。
本实用新型设有涂布头后块和涂布头前块;所述涂布头后块顶部设有进料口,涂布头后块上部两侧设有用于固定涂布头的固定孔和用于锁紧涂布头后块和涂布头前块的后上螺孔,涂布头后块中部设有液体缓冲槽,涂布头后块下部设有出液槽,液体缓冲槽通过出液槽与设于液体缓冲槽底部的后块挤压出口相连,在出液槽两侧设有定位销和用于锁紧涂布头后块与涂布头前块的后下螺孔;
所述涂布头前块的上部两侧设有用于锁紧涂布头后块和涂布头前块的前上螺孔,涂布头前块的下部两侧设有定位销孔和用于锁紧涂布头后块与涂布头前块的前下螺孔,涂布头前块的底部设有前块挤压出口。
所述出液槽的深度可为20~500μm,宽度与底部的后块挤压出口的宽度可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涂布头结构简单,无需使用精密易损坏的栅板和导流板;涂布出的膜均匀性更好,涂膜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涂布条带的宽度可以得到有效地控制,条带边缘平整无锯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涂布头后块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涂布头前块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4为图1的A-A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有涂布头后块101和涂布头前块102;所述涂布头后块101顶部设有进料口105,涂布头后块101上部两侧设有用于固定涂布头的固定孔103和用于锁紧涂布头后块101和涂布头前块102的后上螺孔2021,涂布头后块101中部设有液体缓冲槽203,涂布头后块101下部设有出液槽204,液体缓冲槽203通过出液槽204与设于液体缓冲槽203底部的后块挤压出口1061相连,在出液槽204两侧设有定位销201和用于锁紧涂布头后块101与涂布头前块102的后下螺孔2022。
所述涂布头前块102的上部两侧设有用于锁紧涂布头后块101和涂布头前块102的前上螺孔3011,涂布头前块102的下部两侧设有定位销孔302和用于锁紧涂布头后块101与涂布头前块102的前下螺孔3012,涂布头前块102的底部设有前块挤压出口1062。
所述出液槽204的深度可为20~500μm,宽度与底部的后块挤压出口1061的宽度可相同。
所述前上螺孔3011可采用沉头孔。涂布头采用优质耐腐蚀不锈钢经精密机械加工而成。
液体经进料口105进入液体缓冲槽203,当液体填充满液体缓冲槽203后,液体会沿出液槽204流至后块挤压出口1061,即实现液体的均匀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惟华光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惟华光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473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