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轮廓投影仪之投影屏压片固定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46259.2 | 申请日: | 2014-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085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田祖龙;巫孟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万濠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25 | 分类号: | G01B11/25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徐勋夫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厦***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廓 投影仪 投影 压片 固定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测量设备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轮廓投影仪之投影屏压片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工业化生产的飞速发展,人们能制造出更精密、更细小了产品,对这些精密细小的物品进行检测,要求也越来越高,一般采用专业的轮廓投影仪进行测量。
如图1 所示,现有之轮廓投影仪之投影屏压片固定结构包括有玻璃屏11′、装于玻璃屏11′周缘的外框 12′及安装于外框 12′上的压片20′,该压片20′的固定端系枢接于外框 12′上,其活动端可绕枢接位旋转,从而实现对轮廓图的压紧固定或释放。
根据测量的需要,在测量的过程中,玻璃屏11′和外框 12′一同进行旋转,为了记录其旋转角度给后续测量计算提供参数,目前系采用旋转编码器30′完成,该旋转编码器30′设置于外框12′的侧旁并与外框12′侧面贴合,工作时,由外框 12′的转动而摩擦带动旋转编码器30′转动,根据旋转编码器30′转过的角度并配合计算公式即可计算出玻璃屏11′和外框 12′一同进行旋转的旋转角度。
上述采用旋转编码器的方式虽然能够测量并计算出玻璃屏11′和外框 12′一同进行旋转的旋转角度;然而,上述方式在测量过程中容易产生累计误差,例如,由于外框12′的外圆度不够、旋转编码器30′与外框12′之间存在滑动、旋转编码器30′与外框12′之间存在间隙等等,均会导致误差,不能保证高精度测量,给后续对产品的测量计算造成很大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轮廓投影仪之投影屏压片固定结构,其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读数器与玻璃屏上的标识间有一段距离而导致影响了读数准确度之问题,且其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轮廓投影仪之投影屏压片固定结构,包括有投影屏、压片、读数器、第一磁铁及第二磁铁,该投影屏包括有玻璃屏,该玻璃屏的表面周缘布设有供读数器读取以记录玻璃屏旋转角度的标识,该第一磁铁固设于玻璃屏背面上,该第二磁铁对应第一磁铁位置可活动式吸于玻璃屏正面上,前述压片夹设于第二磁铁与玻璃屏正面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读数器设置于玻璃屏上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磁铁粘于玻璃屏背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压片设置有多个,其均布于玻璃屏上,而相应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均设置有多个。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一、通过将投影屏由传统中的玻璃屏和外框结构,简化为只有玻璃屏,一方面,其读数器直接读取玻璃屏旋转角度的标识,有效提高了读数准确度,保证了高准度测量,为后续对产品的测量计算提供了有利帮助,另一方面,其简化了构件,也省去了玻璃屏与外框间的组装过程;
二、将压片的固定方式改良为由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相吸定位,其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且其对轮廓图的压紧更为可靠。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提轮廓投影仪之投影屏压片固定结构的正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正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背面示意图;
图4是图2中M-M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组装状态);
图5是图2中M-M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分解状态)。
附图标识说明:
11′、玻璃屏 12′、外框
20′、压片 30′、读数器
10、玻璃屏 21、压片
22、第一磁铁 23、第二磁铁
30、读数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2至图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投影屏、压片21、读数器30、第一磁铁22及第二磁铁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万濠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万濠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462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