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埋盒及采用其的冰箱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45295.7 | 申请日: | 2014-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850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魏建波;崔怀雷;黄承成;朱成武;于旭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晶弘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29/00 | 分类号: | F25D29/00;F25D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张海英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埋盒 采用 冰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埋盒及采用其的冰箱。
背景技术
冰箱作为一种人们日常生活中进行食物的保鲜、冷藏所必不可少的家用电器,其种类繁多,包括压缩机冰箱、化学冰箱、电磁振动冰箱、太阳能冰箱、固体制冷冰箱等,其中以压缩机冰箱最为普遍,现今冰箱也作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地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如现在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在冰箱门外侧设置显示控制装置的冰箱。用户可以通过显示控制装置来查看冰箱所处的状态,以及向冰箱输入各种操作信号,对冰箱进行控制。
目前的冰箱,在其显控部分的结构一般是:发泡前在门体上放置显控预埋盒,显控预埋盒呈一敞口盒(敞口部分朝前,不参与发泡),现有技术是将显示板预埋盒直接与冰箱门体端盖配合,再使用相应的胶带将预埋盒固定在门体上,预埋盒固定时左右位置不易固定,左右偏差3-5mm,没有相应的定位或限位机构,导致显示板安装后显示板与显示窗不一致。
同时预埋盒的安装只能单纯的依靠员工操作来保证,操作过程中出错的话不易发现,待发现时门体已经发泡完成,出现不良的需要返工,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要一种安装方便、定位准确、安装出问题容易发现,且安装方便和效率较高的预埋盒。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预埋盒,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定位准确、安装效率高,以及安装时出现问题容易发现。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采用上述预埋盒的冰箱,其具有较高的成品率。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预埋盒,包括预埋盒本体,其中,所述预埋盒本体上设置有用于与冰箱门体连接且限制所述预埋盒相对于冰箱门门体移动的限位装置。
作为上述预埋盒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限位装置为设置在预埋盒本体一端的卡爪。
作为上述预埋盒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爪与冰箱门体配合的一端的厚度为1.8-2.7mm。
作为上述预埋盒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爪与冰箱门体配合的一端的厚度为2mm。
作为上述预埋盒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爪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连接部和限位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预埋盒本体连接,其另一端与限位部连接,所述限位部的自由端与所述冰箱门体连接形成预埋盒的限位。
作为上述预埋盒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预埋盒本体上还设置有安装孔,所述预埋盒通过穿设在安装孔内螺钉与冰箱门端盖配合。
一种采用如以上所述的预埋盒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冰箱门体上设置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装置卡合在限位凹槽内。
作为上述的冰箱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限位凹槽的宽度为2.6-3.0mm。
作为上述的冰箱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限位凹槽为设置在冰箱门体上的门把手加强筋。
作为上述的冰箱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限位凹槽为设置在冰箱门体上的门体饰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预埋盒及采用其的冰箱,通过在预埋盒设置限位装置,该限位装置可以同冰箱上的限位凹槽相互卡合来限定预埋盒的位置,由此提高了预埋盒定位的准确度、安装效率,以及安装时出现问题容易发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预埋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预埋盒设置在冰箱门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门把手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预埋盒本体;2:冰箱门体;3:限位装置;4:安装孔;5:限位凹槽;6:门把手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在此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预埋盒,包括预埋盒本体1,其中,预埋盒本体1上设置有用于与冰箱门体2连接且限制预埋盒相对于冰箱门门体2移动的限位装置3。
在冰箱门的生产过程中,通过限位装置3将预埋盒安装在冰箱门体2上,可以实现预埋盒在冰箱门上精确的定位。并且安装方便,有效的减少了人工的劳动强度。同时在预埋盒的安装过程中由于存在限位装置3对预埋盒定位,若预埋盒的安装过程中出现偏差可以及时发现,并及时进行调整,进而提高了冰箱门生产过程中的成品率,减少了返修率,缩减了制造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晶弘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晶弘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452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