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轮毂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44174.0 | 申请日: | 2014-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87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豪;朱陆豪;施寅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奥通铝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28 | 分类号: | B22C9/28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高文迪 |
地址: | 3212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轮毂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毂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具通用性高的轮毂模具。
背景技术
铝合金轮毂广泛用于汽车领域,其制备工艺多采用压铸工艺或整体锻造工艺。其中,采用压铸工艺时,所制备的铝合金轮毂难免存在着铸造缺陷以及机械性能较低的问题;采用整体锻造工艺时,存在着原材料浪费严重,生产成本较大的问题。因此,现有技术中很多采用模具浇注成型,很多一体成型的轮毂都是通过此种方式生产出来的,具有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的特点,但同时也存在以下缺陷:针对相同轮径,不同规格的轮毂,需要使用不同的模具,造成模具开发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具通用性高的轮毂模具。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轮毂模具,包括上模、边模和底模,所述边模的内圆周端面与所述底模的上端面配合构成空腔,所述上模置于该空腔内并与所述边模的内圆周端面及所述底模的上端面配合构成轮毂的型腔,所述型腔包括轮辋型腔、轮轴型腔和轮辐型腔,其中,所述上模和所述底模在对应于所述轮轴型腔的位置设有用于对所述上模和所述底模之间的距离进行微调的微调机构。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轮毂模具,所述上模呈U型,所述边模呈H型,所述底模呈倒U型。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轮毂模具,所述微调机构包括一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穿设在所述上模和所述底模在对应于所述轮轴型腔的位置。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轮毂模具,所述底模在对应于所述轮轴型腔的位置设有垂直于底模内端面的第一容置塔,所述第一容置塔的高度大于所述轮轴型腔的厚度。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轮毂模具,所述第一容置塔内设有用于容置所述调节螺栓的螺栓孔。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轮毂模具,所述上模在对应于所述轮轴型腔的位置设有垂直于上模上端面的第二容置塔,所述第二容置塔内设有与所述螺栓孔连通的微调腔,所述微调腔用于容置向上微调升起的螺栓升起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采用三段模铸造成型,可铸造厚度规格相差不大,但半径相同的轮毂,共用底模,节省了模具的费用,模具通用性高,降低了企业成本。另外,合模快捷,有利用节省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模、2-边模、3-底模、4-调节螺栓、5-旋钮盘、6-轮辋型腔、7-轮辐型腔、8-轮轴型腔、11-第二容置塔、12-微调腔、31-第一容置塔、32-螺栓孔、41-螺栓升起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了解,下面参照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轮毂模具,包括上模1、边模2和底模3,所述上模1呈U型,所述边模2呈H型,所述底模3呈倒U型,上模1、边模2和底模3一起配合用于成型一体式的轮毂。所述边模2的内圆周端面与所述底模3的上端面配合构成空腔,所述上模1置于该空腔内并与所述边模2的内圆周端面及所述底模3的上端面配合构成轮毂的型腔。该型腔包括用于成型轮辋的轮辋型腔6、用于成型轮轴的轮轴型腔8和用于成型轮辐的轮辐型腔7。其中,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上模1和所述底模3在对应于所述轮轴型腔8的位置设有用于对所述上模1和所述底模3之间的距离进行微调的微调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奥通铝轮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奥通铝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441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CB印刷电路板银浆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方向可调的转向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