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动式农田生态沟渠拦截闸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42995.0 | 申请日: | 2014-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464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陈重军;王建芳;沈耀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B13/02 | 分类号: | E02B13/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锋 |
地址: | 215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动式 农田 生态 沟渠 拦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动式农田生态沟渠拦截闸,属于水质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多数地方开展了种植业面源污染的整治,主要包括农田养分减量化和农田排水氮磷负荷生态截留削纳技术等两个方面开展,而以后者居多。生态拦截型沟渠是我国控制种植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措施,我国研究者已经阐明了农田地表径流渗漏养分的生态拦截、水稻田间消纳氮磷的零排水等技术原理,为种植业生态拦截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在一些地方进行了示范应用。如中科院学者研究发现,缓冲带芦苇群落根区土壤对总磷的截留率可达90%,总氮的截留率可达64%;多水塘系统能截留来自村庄、农田的氮磷污染负荷的94%以上;杨林章等针对太湖流域农田面源污染严重的现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生态拦截型沟渠系统,实现对农田排出养分的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生态沟渠拦截被我国各地广泛应用,在种植业面源污染控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生态沟渠拦截主要依靠沟渠中生长的植物和在植物根系、土壤表面生长的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对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进行吸收、转化,从而达到污染物去除的目的。因此,保证微生物的活性和植物的生物量是保证生态沟渠高效运行的首要保障。然而,我国目前使用的大多数生态沟渠,在丰水期,沟渠水量很大,植物和微生物能保持生命力,但到了枯水期或者农田排水较少的时期,沟渠干涸,植物和微生物死亡,导致沟渠失效,到下一个丰水期,很难恢复。也有部分学者在生态沟渠设置简易的土坝,维持沟渠水位,但在丰水期,土坝一方面容易被冲毁,另一方面,坝的拦截导致雨季排水不畅,时有作物被淹的问题发生。因此,亟需开发一种操作简单、稳定有效、适宜于我国农田生态沟渠拦截闸,维持沟渠内植物和微生物的高活性,保证农田生态沟渠的长效稳定运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稳定有效、适宜于我国农田生态沟渠拦截闸,维持沟渠内植物和微生物的高活性,保证农田生态沟渠的长效稳定运行。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动式农田生态沟渠拦截闸,包括矩形闸、T型手柄及与所述矩形闸门相配合的框架,所述框架两边的内侧面分别设置有导轨,所述矩形闸门滑动设置在所述导轨内,所述框架的顶部设有方形孔洞,所述T型手柄穿过所述方形孔洞转动连接在所述矩形闸门顶部,所述转轴方向与所述T型手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T型手柄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卡齿,所述T型手柄通过所述卡齿卡合固定于所述框架上。
优选的,所述T型手柄通过转动装置与所述矩形闸门连接,所述转动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矩形闸门顶部的基座,所述基座内设有环形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T型手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环形卡槽相配合的环形卡扣。
优选的,所述矩形闸门高度为10~20cm。
工作原理:当水位较低时,顺时针转动T型手柄180°,使T型手柄上的卡齿穿过方形孔洞,根据水位和流量需求调整矩形闸门的高低,下放至适宜位置后,逆时针转动T型手柄180°,用卡齿卡牢T型手柄并固定矩形闸门;而当水位较高时,一方面可以反向调整矩形闸门的位置来调节生态沟渠的水位;同时,若未及时调节,当水位超过矩形闸门时,沟渠水将直接漫过矩形闸门,防止沟渠水流不畅。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闸门采用手动设置,在枯水期闸门下放至最低处,保证生态沟渠有一定的水位,为普通生态沟渠植物和微生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2.本实用新型闸门高度不大于20cm,保证了暴雨期沟渠水量过大,不会淹没周边坡岸和农田,能够顺利进行排水;
3.本实用新型操作管理简单、投资省、建设方便,利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矩形闸门静止状态示意图;
图3是矩形闸门运动状态示意图。
其中:1、T型手柄;2、框架;3、方形孔洞;4、导轨;5、基座;6、环形卡扣;7、卡齿;8、矩形闸门;9、生态沟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所示,一种手动式农田生态沟渠拦截闸,设置在生态沟渠9内,其包括矩形闸门8、T型手柄1及与矩形闸门8相配合的框架2,框架2两边的内侧面分别设置有导轨4,矩形闸门8滑动设置在导轨4内,框架2的顶部设有方形孔洞3,T型手柄1穿过方形孔洞3转动连接在矩形闸门8顶部,转轴方向与T型手柄1长度方向一致,T型手柄1上设置有5个卡齿7,T型手柄1通过卡齿7卡合固定于框架2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技学院,未经苏州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429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触探式地下管线探铲
- 下一篇:改建明流泄洪洞中的突跌突扩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