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力自动化终端自主组网架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42836.0 | 申请日: | 2014-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310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嘉添;李站;霍锦强;王胜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南方电力集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H04L12/2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24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 自动化 终端 自主 组网 架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组网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电力自动化终端自主组网架构。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推进,信息化智能化的配电终端覆盖了整个智能电网,大量的智能配电终端在智能电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最关键的技术就是组网与通信。组网才能完成各终端信息交互与汇总,才能实现主站对各节点信息的共享,并将控制中心的命令准确及时的传送到各分布式的远方终端。配电线路是直接给最终用户供电的线路,由此类线路组成的网络通常称作配电网,即配网。
目前组网采用的是全人工配置,每一个终端接入网络后,需要在站端进行终端入网配置,通过设置站端服务器的下挂终端来完成组网。通信及信息交换采用的则是轮询方式,部分关键点采用主动上报,但是上报过程采取的是判断总线状态,然后发送报文,失败后重复发送,失败次数超限则报错。
从组网方式来看,其对人工操作的依赖性太强,占用了相对较多的人力,从信息交互角度来看,目前的报文交互能力在报文数量,报文流量,报文时效性等方面都存在比较大的上升空间。如果网络中只有一个站端,一个终端,通信方式采用站端询问式,那么总线是独占的,总线负载反映的直接就是有效的通信负载,读取的信息有效性也就是整个网络的有效负载,当网络中存在一个站端,多个终端,仍然采用轮询查询方式,整个网络的有效负载则会大大降低,对于智能配电终端网络系统,其最大的作用是及时有效的处理关键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占用人力较少、报文交互能力强、网络有效负载大的一种电力自动化终端自主组网架构。
一种电力自动化终端自主组网架构,包括配电网主站系统、光纤以太网、若干配电子站、站内通信网、若干终端,配电子站通过所述光纤以太网与所述配电网主站系统连接,各终端通过站内通信网与配电子站连接;
所述站内通信网是RJ45接口通信网或光纤通信网。
所述的配电网主站、配电子站、终端都支持IEEE1588技术和TDMA通信技术。
对于需要接入网络的各终端通过IEEE1588协议获得PTP同步时钟即帧频;按照TDMA技术根据组网帧频时隙原则划分时隙;根据终端ID获得报文时隙序号;判断当前时隙是否为获得的报文时隙;并通过RJ45接口通信网或光纤通信网自动上报请求组网信息;等待站端是否同意组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提高自主组网阶段的终端注册成功率综合权衡整个组网终端数量及成功率的关系可以完全自动高效的完成自主组网;
2、降低人工录入的资源占用情况并且在线与掉线切换过程都可以全自动完成,基本上无需人工干预。
附图说明
图1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的终端设备网络模型;
图2本实用新型适用的配网自动化终端典型网络架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IEEE1588及TDMA技术电力自动化终端自主组网架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配电网主站系统、光纤以太网、配电子站、站内通信网、终端;配电子站通过所述光纤以太网与配电网主站系统连接,终端通过站内通信网与配电子站连接;配电网主站、配电子站、终端都支持IEEE1588技术和TDMA通信技术。
如图2所示,配电子站内终端典型网络架构包括支持IEEE1588及TDMA的站端和支持IEEE1588及TDMA的终端,他们之间通过RJ45/FIRER进行通信。
需要接入网络的终端通过IEEE1588协议获得PTP同步时钟即帧频;按照TDMA技术根据组网帧频时隙原则划分时隙;根据终端ID获得报文时隙序号;判断当前时隙是否为获得的报文时隙;并通过RJ45接口通信网或光纤通信网自动上报请求组网信息;等待站端是否同意组网。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进一步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类,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代、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南方电力集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南方电力集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428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配网电容器负荷指数预测装置
- 下一篇:太阳能窗户型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