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锁开启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42569.7 | 申请日: | 2014-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296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聂红卫;叶美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聂红卫;叶美金 |
主分类号: | E05B17/00 | 分类号: | E05B17/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李德强 |
地址: | 3213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开启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防盗锁具,特别是自动防盗锁具上的自动锁开启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防盗门上都在使用自动防盗锁具,自动防盗锁具与普通防盗锁具的区别在于自动防盗锁具在门扇闭合时,锁舌前端触发机构的滚轮撞击门框后锁舌自动弹出,其特点是自动上锁,使用方便,因此特别老人和小孩使用。自动防盗锁具上锁的控制装置是该类锁具的关健部件,现有的自动防盗锁具在触发机构的滚轮撞击门框后控制装置开启,锁舌自动弹出进入门框的锁舌孔内。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在开启控制装置后,锁舌远未进入门框锁舌孔内之前,锁舌就弹出撞击在门框上,这种功能上的缺陷,不仅造成锁舌和门框表面的磨损,而且会发出关门噪音。为此,许多生产厂家及有识之士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开发,但至今尚未有理想的产品在市场上面世。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自动防盗锁存在的上述弊病,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轻便、使用稳定可靠、锁舌能准确进入门框锁舌孔的自动锁开启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它包括锁体、触发机构、拖板、开锁钩、锁体固定块,开锁钩通过铰接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拖板上,锁体固定块固定在锁体上,开锁钩上设有与锁体固定块配合的开锁钩斜台阶,所述的拖板上设有活动板,活动板上设有直腰子孔和扇形孔,拖板上固定有与直腰子孔配合的腰子孔销轴以及与扇形孔配合的扇形孔销轴,触发机构的触发杆抵压在活动板上,开锁钩上设有开锁钩凸块,活动板上设有与开锁钩凸块相配合的直边和斜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所述的活动板与拖板之间连接有拉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所述的铰接轴上设有使开锁钩复位的扭簧。
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和效果:一是由于在拖板上设置可上下移动并可产生偏转的活动板,在触发机构的滚轮撞击门框后,触发杆推动活动板上下移位,开锁钩凸块从与活动板的直边配合逐渐过渡到与活动板的斜边相对应,活动板对开锁钩的压力解除,当触发机构进入锁舌孔时,在锁体主弹簧作用下,活动板产生偏转的同时开锁钩也发生偏转,锁舌在锁体主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快速弹出进入门框锁舌孔,从而解决了现有自动防盗锁具在锁舌弹出时与门框相撞击的问题,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初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触发机构与门框撞击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触发机构进入门框锁舌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锁舌进入门框锁舌孔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锁体,2触发机构,3拖板,4铰接轴,5锁体固定块,6触发杆,7拉簧,8直腰子孔,9腰子孔销轴,10活动板,11扇形孔,12扇形孔销轴,13斜边,14开锁钩凸块,15扭簧,16开锁钩,17开锁钩斜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锁开启控制装置的具体实施方案,它包括锁体1、触发机构2、拖板3、开锁钩16、锁体固定块5,开锁钩16通过铰接轴4可转动地设置在拖板3上,锁体固定块5固定在锁体1上,开锁钩16上设有与锁体固定块5配合的开锁钩斜台阶17,所述的拖板3上设有活动板10,活动板10上设有直腰子孔8和扇形孔11,拖板3上固定有与直腰子孔8配合的腰子孔销轴9以及与扇形孔11配合的扇形孔销轴12,触发机构2的触发杆6抵压在活动板10上,开锁钩16上设有开锁钩凸块14,活动板10上设有与开锁钩凸块14相配合的直边和斜边13。为了保证活动板10自动复位,所述的活动板10与拖板3之间连接有拉簧7,使活动板10始终保持复位弹力。为了确保开锁钩16可靠复位,所述的铰接轴4上设有使开锁钩16复位的扭簧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聂红卫;叶美金,未经聂红卫;叶美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425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气质量检测仪
- 下一篇:成束电缆燃烧性能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