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磁流变液调压换向阀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42335.2 | 申请日: | 2014-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477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华;许召波;王冬冬;路和;王利锋;郑显华;陈小虎;李生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盱眙矿山装备与材料研发中心 |
主分类号: | F16K11/00 | 分类号: | F16K11/00;F16K13/10;F16K31/02 |
代理公司: | 徐州支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4 | 代理人: | 唐猛 |
地址: | 2117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变 调压 换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压换向阀,具体是一种磁流变液调压换向阀。
背景技术
磁流变液是一种在外加磁场下其流变特性发生急剧变化的新型智能材料,它在无外加磁场时,表现为流动性良好的牛顿流体,但在外加磁场作用下,流体的流变特性发生巨大变化,其表观粘度可在几毫秒内增加几个数量级,并呈现类似固体的力学性质,且粘度变化是连续可逆的,即一旦去掉磁场后,又变为流动性良好的牛顿流体。磁流变效应连续、可逆、迅速和易于控制的特点使得磁流变液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液压传动、生物技术、医疗等领域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
液压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机械、车辆、航天航空、建筑等工程领域。在液压控制系统中,液压控制阀主要用来控制液压执行元件中液流的流量、方向、压力,从而实现对执行元件的运动速度、方向及动作顺序的控制,以满足各类液压设备对实际工况的要求。传统的液压阀结构较复杂,加工要求高,存在不易控制、响应慢、工作噪声大等问题。另外阀芯相对阀体往返运动容易造成磨损,导致运动不可靠,易产生泄露,降低系统效率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流变液调压换向阀,没有有相对运动的阀芯,要求精度低,制造成本较低、无磨损、寿命长、易于控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磁流变液调压换向阀,包括左端盖、阀体、线圈Ⅰ、内通道、线圈Ⅱ、线圈Ⅲ、右端盖、右阀芯、中间阀芯、左阀芯;左端盖与阀体通过六角螺栓Ⅰ固定连接;左阀芯与中间阀芯通过轴肩定位安装,左阀芯和中间阀芯过盈配合;右端盖与阀体通过六角螺栓Ⅱ固定连接;右阀芯与中间阀芯通过轴肩定位安装,右阀芯和中间阀芯过盈配合;线圈Ⅰ缠绕于左阀芯左侧绕线槽中,经由左阀芯及左端盖引出;所述线圈Ⅱ、线圈Ⅲ分别缠绕于中间阀芯中间绕线槽和右阀芯右侧绕线槽中,经由右阀芯及右端盖引出;阀体内设有磁流变液内通道,以及与内通道连通的一个进液口和两出液口Ⅰ、Ⅱ,进液口和两出液口Ⅰ、Ⅱ分别位于三个励磁线圈所在的阻尼间隙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线圈Ⅰ、线圈Ⅱ和线圈Ⅲ外装有隔磁的保护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左阀芯和右阀芯轴肩格处安装有两个隔磁环,隔磁环与左、右阀芯间隙配合。
磁流变液可以作为液压系统的工作介质,通过给液压阀加上一定的磁场,当磁流变液经过阀门时,由于受磁场作用的影响,磁流变液的黏度逐渐增大,流经阀门的液流阻力也随之增大,使阀门进口压力增高,由此减缓或停止液体的流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工作介质为微米级的磁流变液,工作间隙设计在阀芯和阀体之间,提高了磁流变液阀的阻尼力,提升了其性能。
2、多个通道,多个线圈可以组合控制工作介质的多种流动路线,实现液压执行机构多种工作模式,可实现液压回路的换向,且响应速度快。
3、通过控制线圈的电流代替阀芯相对阀体往返运动来控制工作介质的流动方向,减少了机械磨损,精简的机械结构,延长使用寿命。
4、左右阀芯处安装有隔磁环,既保证了磁力线通过部分的阻力大小,又能确保非磁场作用部分的液体无阻力的流通。
5、在实现换向的同时,可以通过微调进出口所在线圈的励磁电流控制进出口的压力差,压力调节范围更广,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示意图二。
图中:1、六角螺栓Ⅰ,2、左端盖,3、阀体,4、线圈Ⅰ,5、内通道,6、隔磁环,7、线圈Ⅱ,8、线圈Ⅲ,9、六角螺栓Ⅱ,10、右端盖,11、右阀芯,12、中间阀芯,13、左阀芯,14、进液口,15、出液口Ⅰ,16、出液口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盱眙矿山装备与材料研发中心,未经中国矿业大学盱眙矿山装备与材料研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423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