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玻璃熔窑用池底盖缝砖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42279.2 | 申请日: | 2014-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661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田瑞平;吕皓;赵会峰;吴建玉;崔永红;谭惠;周莉;张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中航特玻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5/43 | 分类号: | C03B5/43 |
代理公司: | 洛阳明律专利代理事务所 41118 | 代理人: | 李路平 |
地址: | 571924 海南***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 熔窑用池底盖缝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玻璃熔窑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熔窑用池底盖缝砖。
背景技术
玻璃熔窑是玻璃生产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玻璃熔窑一般分为熔化部和冷却部。熔化部主要进行玻璃的熔化、澄清和均化,而冷却部主要进行玻璃的进一步均化和冷却。熔化部和冷却部均为矩形窑池,分为上部空间和窑池两部分,而窑池又分为池壁和池底两部分。由于热胀冷缩的作用,在投产前烤窑时池底往往会有一定的膨胀,故制造商往往在池壁和池底之间预留一定距离的间隔,加上盖缝砖达到减少热量散失的目的。
由于高温、火焰、料粉、气氛、玻璃液流的冲刷等作用会对玻璃窑炉内耐火材料造成严重的侵蚀,大大影响窑炉的使用寿命,同时空间和池壁侵蚀剥落物容易沉积在池窑边部死角,在液流波动或池底温度变化时带出,在玻璃中形成缺陷,严重影响玻璃的质量。目前所采用的盖缝砖为方形,容易形成死角,影响窑内玻璃液流及玻璃液温度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玻璃熔窑用池底盖缝砖,使其能避免现有技术中采用方形砖作为盖缝砖所形成的死角,使窑内玻璃液流及玻璃液温度相对稳定。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玻璃熔窑用池底盖缝砖,所述的盖缝砖为由长方体的一角被斜面垂直截体后形成的直角七面体结构;盖缝砖所述直角七面体结构中相平行的两个侧面为具有三个直角的五边形,并构成与相邻盖缝砖结合的结合面;盖缝砖的所述斜面构成用以与玻璃熔窑内的玻璃液接触的端面。
为便于加工和熔窑砌筑,与所述五边形的斜边相邻的两条短边的长度相同。
为减少玻璃液流的死角,同时又满足一定的强度要求,与五边形的所述斜边相邻的两条短边长度为五边形中另两条直角边中短直角边长度的1/5-1/4。
所述的盖缝砖为电熔锆刚玉砖或电熔α-β刚玉砖。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玻璃熔窑用池底盖缝砖,盖缝砖采用直角七面体结构,使玻璃液与盖缝砖的斜面接触,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方形砖作为盖缝砖所形成的死角,使窑内玻璃液流及玻璃液温度相对稳定,减少了玻璃缺陷的形成,另外所述的盖缝砖采用电熔锆刚玉砖或电熔α-β刚玉砖,结构致密,抗侵蚀性、抗碱性强,大大延长了窑炉使用寿命,并减少了窑内热量的散失,达到了节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1、盖缝砖,2、玻璃熔窑池底,3、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玻璃熔窑用池底盖缝砖,所述的盖缝砖1为由长方体的一角被斜面3垂直截体后形成的直角七面体结构;盖缝砖1所述直角七面体结构中相平行的两个侧面为具有三个直角的五边形ABCDE,并构成与相邻盖缝砖结合的结合面;盖缝砖的所述斜面3构成用以与玻璃熔窑内的玻璃液接触的端面;为便于加工和熔窑砌筑,与所述五边形ABCDE的斜边BC相邻的两条短边AB、CD的长度相同, 为减少玻璃液流的死角,同时又满足一定的强度要求,五边形ABCDE的两条短边AB、CD的长度为直角边DE长度的1/5-1/4,该实施例中,五边形ABCDE的两条短边AB、CD的长度为直角边DE长度的1/4,即五边形ABCDE的两条短边AB、CD的长度为五边形ABCDE底边DE长度的1/4;所述的盖缝砖为电熔锆刚玉砖或电熔α-β刚玉砖,砖的各个面需要进行磨平抛光。
多块盖缝砖结合为一体设置在玻璃熔窑池底2上,使玻璃液与盖缝砖的斜面3接触,避免了两个大的死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中航特玻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海南中航特玻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422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层叠陶瓷电容器
- 下一篇:一种冷却水池的热回收利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