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肋H型钢和带肋H型钢混凝土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41540.7 | 申请日: | 2014-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670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赵新华;王中学;袁鹏举;纪进立;李超;付常伟;霍喜伟;宋玉卿;孔令坤;任伟杰;郭秀辉;刘春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3/06 | 分类号: | E04C3/06;E04C3/293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刘春成;温泉 |
地址: | 27110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型钢 混凝土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材料工程和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肋H型钢和带肋H型钢混凝土结构。
背景技术
型钢混凝土结构是在钢筋混凝土内部埋置型钢或焊接钢构件而形成的结构,所配型钢的种类有H型钢、工字钢、角钢、槽钢等,这种结构可大幅度提高构件承载能力、刚度,从而减少构件的截面尺寸;此外,其具备良好的延性,可以提高构件的抗震性能,尤其适合于抗震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地铁站台、地下通道等场所。与钢结构相比,型钢混凝土结构还具有防火性能好、结构局部和整体稳定性好、节省钢材的优点。
然而,由于混凝土为非匀质材料,当采用H型钢时,其与混凝土的结合部位容易出现裂缝,在载荷的作用下,裂缝会随机扩展,从而影响整个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进而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带肋H型钢,其包括:腹板、上翼缘和下翼缘;所述腹板位于所述上翼缘和所述下翼缘之间且分别与所述上翼缘和所述下翼缘连接,还包括:在由所述腹板与所述上翼缘连接形成的上夹角内设置的上肋;和在由所述腹板与所述下翼缘连接形成的下夹角内设置的下肋;其中,所述上肋和所述下肋与所述腹板、所述上翼缘和所述下翼缘通过热轧一体形成。
在如上所述的带肋H型钢中,优选,所述上肋自所述上夹角的顶部向远离所述上夹角的顶部的方向延伸;所述下肋自所述下夹角的顶部向远离所述下夹角的顶部的方向延伸。
在如上所述的带肋H型钢中,优选,在所述腹板的高度方向上,所述上肋的底端距离所述上翼缘的高度小于所述腹板高度的一半,所述下肋的顶端距离所述下翼缘的高度小于所述腹板高度的一半。
在如上所述的带肋H型钢中,优选,自所述上夹角的顶部向远离所述上夹角的顶部的方向,所述上肋在所述带肋H型钢的长度方向上的厚度逐渐变薄;自所述下夹角的顶部向远离所述下夹角的顶部的方向,所述下肋在所述带肋H型钢的长度方向上的厚度逐渐变薄。
在如上所述的带肋H型钢中,优选,所述上肋前表面和后表面均为光滑表面,所述上肋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在远离所述上夹角的顶部的方向相交;所述下肋前表面和后表面均为光滑表面,所述下肋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在远离所述下夹角的顶部的方向相交。。
在如上所述的带肋H型钢中,优选,所述上肋和所述下肋关于垂直于所述腹板的中部的平面不对称。
在如上所述的带肋H型钢中,优选,沿所述上翼缘的长度方向等间隔分布有多个所述上肋;沿所述下翼缘的长度方向等间隔分布有多个所述下肋。
在如上所述的带肋H型钢中,优选,所述上夹角和所述下夹角的顶部均为圆弧角;所述上翼缘以与所述下翼缘平行的方式设置;所述腹板分别与所述上翼缘的中部和所述下翼缘的中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带肋H型钢混凝土结构,其包括钢筋、混凝土和带肋H型钢,所述带肋H型钢周围布置有所述钢筋,所述混凝土浇筑于所述带肋H型钢和所述钢筋间,所述带肋H型钢为上述带肋H型钢中的任一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腹板分别与上翼缘和下翼缘连接形成的夹角内设置肋,可以提高带肋H型钢与混凝土的结合紧密度,进而提高整个带肋H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刚度、承载能力且其具备良好的延性,还可以提高带肋H型钢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由于上肋或下肋与腹板、上翼缘或下翼缘通过热轧一次成型,因此可以减少劳动强度,缩短施工周期,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含有3对上肋和3对下肋的带肋H型钢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带肋H型钢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带肋H型钢本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剥离于带肋H型钢的形状呈V型的上肋或下肋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含有1对上肋和1对下肋的带肋H型钢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5的爆炸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415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弦杆镂空型梯形钢屋架
- 下一篇:一种空心管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