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高压特高压交联电缆软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41537.5 | 申请日: | 2014-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500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17 | 分类号: | H01B7/17;H01B9/02;H01R4/70;H01R4/02;H01R4/18;H02G15/18;H01B7/02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万桂斌 |
地址: |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高压 高压 交联 电缆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高压及特高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一种长距离、超高压电压等级电缆的中间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高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中间连接,包括导体、导体屏蔽、绝缘、绝缘屏蔽、金属屏蔽或金属套。其中部分导体屏蔽用手工绕包的方式对电缆进行恢复,其绝缘层和绝缘屏蔽层采用硅橡胶或乙丙橡胶制成预制式中间接头,这样的方式只能应用于高电压等级(220kV)及以下的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不能用于330kV及以上超高压、特高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而且这种制造方法需要的生产设备较多,制品结构尺寸比较大。对中间接头的橡胶制品要求高温高压下进行硫化,由于此产品在工厂完成,中间流程比较多,现场安装的要求比较高,工作环境比较差,及易引起电缆中间连接部位的事故发生,此外该类产品工艺操作复杂,生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超高压及特高压情况下使用的,大长度的电缆的交联电缆软接头,可用于500kV及以下特高压电压等级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超高压特高压交联电缆软接头,软接头的两端分别连接电缆本体的导体及导体外侧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导体屏蔽层、交联聚乙烯绝缘层、绝缘屏蔽层、金属屏蔽层,所述的软接头处相邻导体之间采用熔接和/或压接方式连续,两导体的连接处外侧由内至外依次包裹与电缆本体各层相同的材料。
压接、熔接可保证电缆外金属屏蔽或金属套良好的电性能、机械性能以及密封性能,在电缆超负荷或者短路情况下载流量大,提供了更加光滑的表面,消除电缆内部导体屏蔽不光滑引发的电树枝的影响。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连接处的交联聚乙烯绝缘层厚度大于电缆本体交联聚乙烯绝缘层的厚度,连接处的交联聚乙烯绝缘层的外侧依次包裹绝缘屏蔽层、金属屏蔽层,连接处的绝缘屏蔽层、金属屏蔽层分别与电缆本体的绝缘屏蔽层、金属屏蔽层通过斜坡连接段连接,连接段每层的材质和与之连接的绝缘屏蔽层、金属屏蔽层材质相同。
优选的,所述连接处的导体屏蔽层,采用与电缆本体相同的导体屏蔽材料恢复并交联而成;所述连接处的交联聚乙烯绝缘层采用与电缆本体相同的绝缘材料注塑恢复而成;所述连接处的绝缘屏蔽层在交联聚乙烯绝缘层外侧绕包或挤包而成;所述连接处的金属屏蔽层在绝缘屏蔽层外侧缠绕半导电屏蔽带后恢复而成,该金属屏蔽层采用压接的方式与电缆本体的金属屏蔽层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工艺技术简单、成熟、产品质量稳定,可用于500kV及以下超高压特高压电缆;电缆软接头处与电缆本体形成一体结构,与电缆本体的外径、外形基本一致,便于施工敷设和电缆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导体;2-导体屏蔽层;3-交联聚乙烯绝缘层;4-绝缘屏蔽层;5-金属屏蔽或金属套;6-连接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
一种超高压特高压交联电缆软接头,软接头的两端分别连接电缆本体的导体1及导体1外侧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导体屏蔽层2、交联聚乙烯绝缘层3、绝缘屏蔽层4、金属屏蔽层5,所述的软接头处相邻导体1之间采用熔接和/或压接方式连续,两导体1的连接处外侧由内至外依次包裹与电缆本体各层相同的材料。
所述导体屏蔽层2在两相邻导体连接处外侧,采用与电缆本体相同的导体屏蔽材料恢复并交联而成;连接处的交联聚乙烯绝缘层3厚度大于电缆本体交联聚乙烯绝缘层3的厚度,采用注塑恢复而成;连接处的交联聚乙烯绝缘层3的外侧依次包裹绝缘屏蔽层4、金属屏蔽层5,连接处的绝缘屏蔽层4、金属屏蔽层5分别与电缆本体的绝缘屏蔽层4、金属屏蔽层5通过斜坡连接段6连接,连接段6每层的材质和与之连接的绝缘屏蔽层4、金属屏蔽层5材质相同,绝缘屏蔽层4在交联聚乙烯绝缘层外侧绕包或挤包而成;金属屏蔽或金属套5在绝缘屏蔽层外侧缠绕半导电屏蔽带后恢复而成,金属屏蔽或金属套5采用压接的方式与电缆本体的金属屏蔽或金属套连接,与电缆本体形成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415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