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逆变器冷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41270.X | 申请日: | 2014-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64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上野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K11/08 | 分类号: | B60K11/08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张建涛;车文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逆变器 冷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逆变器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车载逆变器进行冷却的逆变器冷却结构已为人们所知。逆变器冷却结构是为了防止逆变器发热引起温度上升而设置的。逆变器例如可由逆变器的装载空间内的空气进行空冷。但是,逆变器的装载空间内的温度会相应于使用环境、季节等而发生很大变化,因而有时可能出现逆变器冷却不充分的情况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相应于逆变器装载空间内外的温度变化来对逆变器进行有效冷却的逆变器冷却结构。
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逆变器冷却结构。该逆变器冷却结构是对车载逆变器进行空冷的冷却结构,具备与车内空间相邻的逆变器装载空间、及用于将所述逆变器装载空间与所述车内空间连通或隔离的双金属阀,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逆变器装载空间的温度高于所述车内空间的温度时,所述双金属阀开启;当所述逆变器装载空间的温度低于所述车内空间的温度时,所述双金属阀关闭。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逆变器冷却结构的优点在于,借助于双金属阀的开闭,逆变器装载空间与车内空间可被连通或隔离,因此,能够相应于逆变器装载空间内外的温度变化,来有效地对逆变器进行冷却。具体而言,当逆变器装载空间的温度高于车内空间的温度时,双金属阀开启使逆变器装载空间与车内空间相连通,让车内空间的空气流入逆变器装载空间。通过使温度低于逆变器装载空间内温度的车内空间的空气流入逆变器装载空间内,能使逆变器装载空间的温度降低,从而有效地对逆变器进行冷却。相反,当逆变器装载空间的温度低于车内空间的温度时,双金属阀关闭将逆变器装载空间与车内空间隔离,从而使车内空间的空气无法流入逆变器装载空间内。通过阻止温度高于逆变器装载空间内温度的车内空间的空气流入逆变器装载空间内,能抑制逆变器装载空间内的温度上升。从而,能够利用温度较低的逆变器装载空间的空气来对逆变器进行有效的冷却。
在上述本实用新型的逆变器冷却结构中,较佳为,所述逆变器装载空间为设置于车辆后部的行李箱空间,所述双金属阀设置于,隔离所述车内空间与所述行李箱空间的隔板上。采用该结构,由于设置有仅在行李箱空间的温度高于车内空间温度时开启的双金属阀,所以能在车内空间温度较低时让车内空间的空气流入行李箱空间对行李箱空间进行降温;在车内空间温度较高时阻挡车内空间的空气流入行李箱空间。通常,行李箱空间比车内空间更容易蓄热,且温度变化较大,而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车内空间与行李箱空间的温差来有效地对逆变器进行冷却,从而能降低构成逆变器的电子元件的总热负荷,防止逆变器由于温度上升而导致使用寿命缩短。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逆变器冷却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双金属阀关闭时的逆变器冷却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双金属阀开启时的逆变器冷却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逆变器冷却结构10的示意图,表示的是从车宽方向的一个侧面(左侧)看到的车辆1后部的内部透视图。
车辆1为以发动机和电动发电机为动力源的混合动力汽车,或仅以电动发电机为动力源的电动汽车。车辆1中装载有,使电动发电机进行驱动,并将电动发电机所发的电力储存起来的电池组11。电池组11例如为,串联连接的多个电池组件被收纳于盒体内的结构。电池组11被配置在地板2与后座椅3所形成的空间内,其中,地板2是车内空间A1的底面(地板面),后座椅3设置在车内空间A1中。
电池组11通过电力线缆与逆变器12相连接。逆变器12具有将电池组11的直流电转换为能驱动电动发电机的交流电的功能。逆变器12装载于车辆1后部设置的行李箱空间A2内。行李箱空间A2设置在后座椅3的后方,在车辆的车长方向上与车内空间A1相邻接并由隔板13隔离。如此,行李箱空间A2被用作逆变器12的装载空间。具体而言,逆变器12被设置于,构成行李箱空间A2的底面的后地板4上形成的凹部4a中。从车宽方向的一个侧面看,逆变器12设置于后轮5的上方。
车辆1上具有对逆变器12进行冷却的逆变器冷却结构10。逆变器冷却结构10是利用逆变器装载空间内的空气对逆变器12进行空冷的结构。以下,参照图1~图3对逆变器冷却结构10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412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