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高度砼浇筑用提升串筒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141139.3 | 申请日: | 2014-03-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58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 发明(设计)人: | 徐鸿玉;孙业发;白虹;戚传才;邓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一航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21/02 | 分类号: | E04G21/02;E01D2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66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度 浇筑 提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凝土浇筑施工用设备,具体的涉及一种保证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的超高度砼浇筑用提升串筒。
背景技术
随着大型工程施工的发展,混凝土浇筑施工构件的体积和混凝土用量急速增长。例如高架桥的桥墩、墩身等混凝土预制件的单件高度可以达到二十米以上,现有混凝土浇筑设备无法满足其施工要求。混凝土在进行浇筑施工时,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浆在浇筑工程中的自由下落高度,以符合混凝土流动性、混凝土均匀密度等条件要求。现有技术中直接采用混凝土输送管道的浇筑方式随着混凝土构件的高度增加已不能适应该条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控制方便快捷的超高度砼浇筑用提升串筒,其采用可调节总体长度的套装上筒和下筒设计,可以满足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于自由下落高度的灵活和简捷控制,其制作成本低,使用方便可靠,并具有普遍适用性。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超高度砼浇筑用提升串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串筒包括套装活动设置的上筒和下筒,所述上筒上设置钢丝绞车并通过钢丝绞车上缠绕的钢丝吊装下筒,所述钢丝绞车的驱动通过钢丝使下筒沿上筒同轴上下移动设置。
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筒和下筒均为钢管,所述下筒的直径大于上筒。
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筒的上端部对称设置两组钢丝绞车,对应的下筒的上端部对应设置两个吊点,钢丝绞车上的钢丝下端与该吊点间吊装设置。
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钢丝绞车为手摇式绞车,钢丝绞车通过上筒外壁的焊接固定部装配于上筒上。
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筒的上端部还对称设置吊装部,所述吊装部与钢丝绞车间隔设置。
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筒的上端部设置有提升串筒定位架,所述提升串筒定位架为上筒外壁径向焊接设置的定位支杆。
该超高度砼浇筑用提升串筒采用套装设置的两个钢性输送筒,即上筒和下筒,借助上筒设置的钢丝绞车来驱动下筒与上筒之间的套装伸缩活动,可手动的灵活实现上筒和下筒组成的浇筑用混凝土输送筒的总长度,使得浇筑点距下筒的浇筑高度保持在既定要求的高度范围内。另外借助与上筒和下筒,还可以灵活对浇筑点进行移动调节,方便浇筑混凝土施工的操作。在实际应用中可在上筒上端部设置吊装部,实现该提升串筒使用中的便利性。更可以借助提升串筒定位架进行浇筑施工作业平台处的支点灵活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超高度砼浇筑用提升串筒的结构设计合理、控制方便快捷,其采用可调节总体长度的套装上筒和下筒设计,可以满足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于自由下落高度的灵活和简捷控制,其制作成本低,使用方便可靠,并具有普遍适用性。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阐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该超高度砼浇筑用提升串筒采用活动套装的上筒10和下筒20,通过下筒与上筒之间的相对轴向移动实现混凝土浇筑的输送距离调整,满足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对混凝土浆的自由下落高度的要求。上筒和下筒均采用钢筒,下筒的直径大于上筒,一般情况下,下筒和上筒之间的最小重叠长度不应小于1m。上筒的上端部对称设置两组钢丝绞车11,并通过钢丝绞车上缠绕的钢丝12吊装下筒20,钢丝绞车对应的下筒的上端部对应设置两个吊点21,钢丝绞车上的钢丝下端与该吊点间吊装设置。钢丝绞车11为手摇式绞车,钢丝绞车通过上筒外壁的焊接固定部装配于上筒上。通过驱动钢丝绞车,可以经由钢丝驱动下筒沿上筒的轴线同轴上下移动设置。
为了便于该提升串筒的装配和使用,在上筒的上端部还对称设置吊装部13,所述吊装部与钢丝绞车间隔设置。另外,上筒的上端部还可设置提升串筒定位架14,所述提升串筒定位架为上筒外壁径向焊接设置的定位支杆,用于将该提升串筒架设定位在浇筑平台上并沿定位支杆转动以满足混凝土浇筑点移动的需要。
施工时,可使用吊车将提升串筒插入指定浇筑点,并悬挂在模板顶部,通过摇动钢丝绞车,将下筒下放至浇筑施工处上方适当高度,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断的通过钢丝绞车驱动下筒上升保证混凝土自有下落高度在要求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一航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一航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411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