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护踝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40390.8 | 申请日: | 2014-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81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41D13/06 | 分类号: | A41D13/06 |
代理公司: | 济南千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2 | 代理人: | 商福全 |
地址: | 330022 江西省南昌市紫阳***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踝。
背景技术:
现代人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常常会从事各种运动,以确保身体各部位的机能经常处于活跃的状态,而人们在进行运动时,如球类运动,经常需要快速的移动位置,这会对脚踝部位带来激烈的冲击,在反复的冲击下,容易使脚踝受伤,甚至导致韧带拉伤、挫伤等运动伤害,因此人们常常使用护踝来防止脚踝受伤。现有的护踝为一筒形且带有弹性的套体,套体包裹于脚掌至小腿下部处,在套体对应脚跟处设有一开口来定位套体。这种套体对脚踝的支撑性较弱,限制足踝左右活动、防止因足踝内外翻所引发的扭伤以及减轻踝关节受伤部位压力的作用较弱,不能调节对脚踝的包裹力;对应踝关节处没有缓冲垫,易使脚踝受到外力冲击而受伤;而且也没有保健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护踝,它设计合理,穿戴方便,增加了对踝关节的支撑性,提高了对踝关节的制动作用,可以调节对踝关节的包裹力,提高了对踝关节两侧的保护,避免了因外力冲击、磕碰而受伤,而且具有保健功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套体,套体上端设有上开口,套体下端设有下开口,套体上部和套体下部之间后侧设有脚跟孔,所述套体从外侧到内侧依次为粘毛层、碳纤维与尼龙丝混合层,套体上部和套体下部成钝角设置,在粘毛层外表面对应脚踝两侧的位置均设有一倾斜的条形袋,在条形袋内插装有铝合金条,在碳纤维与尼龙丝混合层内表面对应脚踝两侧的位置均设有一缓冲垫,套体上部对应小腿下部后侧的位置设有侧开口,侧开口与上开口、脚跟孔相连通,侧开口一侧的套体上部设有V形槽,V形槽下方的套体上部固连有与另一侧套体上部的粘毛层相配合的第一粘扣带,侧开口另一侧的套体上部对应V形槽上方的位置固连有与V形槽上方的套体上部的粘毛层相配合的第二粘扣带。
在上开口下方的套体上部的碳纤维与尼龙丝混合层内表面上设有防滑筋。
所述防滑筋竖直设置,且为波浪形。
所述套体下端的下开口伸至足弓处。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设计合理,穿戴方便,铝合金条不仅增加了对踝关节的支撑性,提高了对踝关节的制动作用,而且铝合金条可塑性高,长期使用后能紧密贴合踝关节,且铝合金重量轻,提高了佩戴时的舒适性;防滑筋可以对护踝进行定位,防止运动过程中套体上部转动,使铝合金条始终能对应踝关节处;套体上部对应小腿下部后侧的位置设有侧开口,通过设在两侧的第一粘扣带和第二粘扣带与粘毛层的配合来调节套体对踝关节的包裹力;侧开口一侧的套体上部设有V形槽,可以使侧开口两侧的套体上部与小腿的贴合更加紧密;缓冲垫提高了对踝关节两侧的保护,避免了因外力冲击及铝合金条对踝关节的磕碰而受伤,同时提高了穿戴时的舒适性;碳纤维与尼龙丝混合层的设置增加了穿戴时的舒适性,碳纤维具有远红外功能,增加了踝关节处的血液循环,消除酸痛,具有吸湿、抗菌和除臭的保健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后视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开口,2、下开口,3、脚跟孔,4、粘毛层,5、碳纤维与尼龙丝混合层,6、条形袋,7、铝合金条,8、缓冲垫,9、防滑筋,10、V形槽,11、第一粘扣带,12、第二粘扣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图4所示,它包括套体,套体上端设有上开口1,套体下端设有下开口2,套体下端的下开口2伸至足弓处,套体上部和套体下部之间后侧设有脚跟孔3。套体从外侧到内侧依次为粘毛层4、碳纤维与尼龙丝混合层5。套体上部和套体下部成钝角设置。在粘毛层4外表面对应脚踝两侧的位置均设有一倾斜的条形袋6,在条形袋6内插装有铝合金条7。在碳纤维与尼龙丝混合层5内表面对应脚踝两侧的位置均设有一缓冲垫8,套体上部对应小腿下部后侧的位置设有侧开口,侧开口与上开口1、脚跟孔3相连通。侧开口一侧的套体上部设有V形槽10,V形槽10下方的套体上部固连有与另一侧套体上部的粘毛层4相配合的第一粘扣带11,侧开口另一侧的套体上部对应V形槽10上方的位置固连有与V形槽10上方的套体上部的粘毛层4相配合的第二粘扣带12。在上开口1下方的套体上部的碳纤维与尼龙丝混合层5内表面上设有防滑筋9,防滑筋9竖直设置,且为波浪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师范大学,未经江西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403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自定义脚本的自动化测试系统
- 下一篇:多功能折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