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舒适电动轮椅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40332.5 | 申请日: | 2014-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57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杜元军;杜建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元军 |
主分类号: | A61G5/04 | 分类号: | A61G5/04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耿霞 |
地址: | 2551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舒适 电动 轮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轮椅,属于日常生活用品领域。
背景技术
电动轮椅是腿部有残疾人群或腿脚不便的老年人的重要代步工具,现有的电动轮椅移动方式分为前进、后退及转弯,而转弯一般要经过一个大的弧度才能完成,对于出行者来说,在一些狭窄的区域,很难进行转弯操作,并且如果直接进行后退操作,危险性很高,给出行带来不便。另外,在遇到突发状况时,如电动轮椅撞上前方突然出现的障碍物,操作者往往反应不及,来不及将电机停下,电机驱动轮椅继续向前,给乘坐者造成更大的伤害。
现有电动轮椅在平坦的路面行进时较为便利,当路面较为颠簸时,由于车轮较小及减振性能差,导致乘坐的人很不舒服,甚至对健康造成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舒适电动轮椅,舒适性好,转向性能佳,出行便利,使用方便灵活,安全系数高。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舒适电动轮椅,包括椅座及可折叠的椅背,椅座两侧装有扶手,椅座底部装有两个前轮及两个后轮,椅座前端装有踏板组件,踏板组件包括固定在椅座上的框架及与框架前端铰接的前踏板,框架后侧安装一连杆,连杆上端与安装在椅座上的微动开关相配合,连杆下端与前踏板后端通过销轴铰接,左侧后轮内侧安装左驱动电机,右侧后轮内侧安装右驱动电机,左驱动电机、右驱动电机与椅座之间装有减振组件,一控制器安装在一侧扶手上,左驱动电机、右驱动电机及微动开关分别通过线路与控制器相连。
左驱动电机驱动左侧后轮运动,右驱动电机驱动右侧后轮运动,由于左右两后轮各自采用独立的驱动系统,因此后轮的移动性能极佳,可进行原地360°左右转向,在一些狭窄的空间内可轻松完成换向,给使用者带来很大便利。踏板组件与微动开关相配合,当展开前踏板时,前踏板的后端带动连杆上移,连杆上端与微动开关接通,使轮椅通电可正常运行。电动轮椅突然撞上前方障碍物时,前踏板在撞击力的作用下上翻,带动连杆向下移动,连杆与微动开关分离断电,避免驱动电机继续运转,造成更大伤害。通过设置减振组件,当在一些较颠簸的路面行进时,后车轮传递到底座的振动大大降低,使乘坐的人感到更加舒适。
所述的左驱动电机及右驱动电机一侧分别装有离合器,两侧的离合器通过连接件与离合把手下端连接,离合把手活动安装在一侧扶手的槽内,其上端凸出于扶手上表面,通过离合把手控制离合器使驱动电机与车轮分离,乘车人可以通过手转动后轮使轮椅移动,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使用方式灵活。
所述的离合把手与控制器分别位于两侧扶手上,方便操作。
所述的减振组件由内侧的柱状弹性体及套装在弹性体外侧的弹簧组成,弹性体与弹簧共同起到减振的作用,减振效果好。
所述的后轮直径为前轮直径的3~8倍,后轮最高处距离扶手上表面距离小于30cm,当路面颠簸时,由于后轮的直径较大,因此后轮中心转轴振动幅度大幅降低,从而起到减振目的,同时较高的后轮方便手动模式下抓握。
两侧的扶手上装有音箱,可在出行的同时听音乐,使乘坐者得到放松,有利于养生。
所述的椅座上装有沙发垫,乘坐舒适。
所述的椅背上设有纳米加热层,纳米加热层通过线路与控制器相连,通过纳米加热层加热,对乘坐者的后背起到按摩效果,有利于病患者身体康复。
所述的椅背上设有颈部及背部捶打按摩装置,可对颈部及背部进行按摩。
所述的控制器上设有无线信号接收器,无线信号接收器配套一遥控器,无线信号接收器可以为红外信号或蓝牙信号接收器,对于无法自己操作的重度患者,看护人员可进行远程控制,减轻工作负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舒适电动轮椅通过设置减振组件及增大后轮直径,后车轮传递到底座的振动大大降低,舒适性好;左驱动电机及右驱动电机控制后轮向左或向右原地360°旋转,在狭窄的空间也可以进行转弯操作,转向性能好,使乘坐者出行便利;通过设置前踏板后端与微动开关相配合,当突然撞上前方的障碍物时,前踏板上翻带动连杆离开微动开关,断开电源,左驱动电机及右驱动电机停止运转,防止造成更大的伤害,安全系数高;拉动离合器,可转换为人工模式,使用方便灵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后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元军,未经杜元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403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缆孔洞封堵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连接车身线束与车门线束的固定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