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物质燃料热解后的气体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39850.5 | 申请日: | 2014-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79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安跃锋;叶锐;李俊伟;赵项林;李辽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豫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5 | 分类号: | B01D53/75;B01D53/78;B01D53/40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41112 | 代理人: | 陆君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燃料 热解后 气体 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体净化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质燃料热解后的气体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秸秆、玉米杆等生物质燃料在热解炉或燃烧热解后产生的高温混合烟气通常是被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由于混合烟气中通常还有二氧化硫等一些酸性气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通常会对该混合烟气进行净化处理,采用的方法多采用淋洗的方式,通常是将混合气体通入淋洗塔内,然后在塔内向混合气体喷淋碱性溶液来中和酸性气体,以实现除去混合气体中酸性气体的目的。但是这种净化方法往往不能将混合气体中的酸性气体去除完全,而且喷淋的碱性溶液淋洗混合气体后通常就会直接被排出,经过长期使用后发现,淋洗过后的碱性溶液并没有完全呈中性,还具有一定的碱性,因此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质燃料热解后的气体净化装置,能够基本上彻底的净化混合气体中的酸性气体。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生物质燃料热解后的气体净化装置,包括净化箱,在净化箱内设置有两块隔板,两块隔板将净化箱内部空间自左向右分隔成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第一腔室的顶部设置有雾化旋转喷头,第一腔室侧壁的下端设置有进气口;第二腔室内设置有通气管,通气管一端口通过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之间的隔板上开设的通气孔与第一腔室连通,另一端口伸入到第二腔室底部填充的碱性溶液液面下方7-18cm处,第二腔室的顶部设置有加料口;第二腔室与第三腔室之间的隔板上开设有用于连通第二腔室与第三腔室的通孔,第三腔室的顶部设置有旋转雾化喷头,第三腔室侧壁的下端设置有出气口;所述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的底部均开设有排液口,排液口通过连接管道与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的旋转雾化喷头连通,所述的连接管道包括主管道和支管道,排液口和旋转雾化喷头分别通过其上带有调节阀的支管道与主管道相连,主管道上设有一带阀门的排液管,所述主管道上还设置有一循环泵。
进一步地,第一腔室两侧的侧壁上分别固设有挡板,且两侧壁上的挡板自上往下彼此交错布置。
进一步地,第三腔室两侧的侧壁上分别固设有挡板,且两侧壁上的挡板自上往下彼此交错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腔室的外侧壁上设有液位计,液位计位于进气口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腔室的外侧壁上设有液位计,液位计位于出气口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的净化箱呈方形或圆筒状。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越性:
1、净化箱内的三个腔室自左向右能够依次对混合气体中的酸性气体实现净化,起到了多道净化的作用,能够较彻底的净化完全;
2、通过连接管道及循环泵能够将三个腔室中净化后的碱性溶液重新加以利用,再次用于第一、三腔室内混合气体的淋洗,避免了资源浪费;
3、在第一、三腔室侧壁上设置交错布置的挡板,使得混合气体的流通路径呈近似S形,延长了净化时间,提高了净化效果;另外,在第一腔室内,混合气体从下往上运动与下喷的碱性溶液逆流充分接触,进一步提高了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净化箱;2-隔板;3-挡板;4-进气口;5-液位计;6-排液管;7-主管道;8-出气口;9-循环泵;10-旋转雾化喷头;11-加料口;12-支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生物质燃料热解后的气体净化装置,包括呈方形或圆筒状的净化箱1,在净化箱1内设置有两块隔板2,两块隔板2将净化箱内部空间自左向右分隔成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第一腔室的顶部设置有雾化旋转喷头10,第一腔室侧壁的下端设置有进气口4;第二腔室内设置有通气管,通气管一端口通过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之间的隔板上开设的通气孔与第一腔室连通,另一端口伸入到第二腔室底部填充的碱性溶液液面下方7-18cm处,第二腔室的顶部设置有加料口11,用于向第二腔室内加入碱性溶液;第二腔室与第三腔室之间的隔板上开设有用于连通第二腔室与第三腔室的通孔,第三腔室的顶部设置有旋转雾化喷头10,第三腔室侧壁的下端设置有出气口8;所述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的底部均开设有排液口,排液口通过连接管道与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的旋转雾化喷头10连通,所述的连接管道包括主管道7和支管道12,排液口和旋转雾化喷头分别通过其上带有调节阀的支管道与主管道相连,主管道上设有一带阀门的排液管6,所述主管道上还设置有一循环泵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豫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洛阳豫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398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