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副驾驶安全气囊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39399.7 | 申请日: | 2014-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32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周昌祁;耿辉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205 | 分类号: | B60R21/205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副驾驶 安全气囊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副驾驶安全气囊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汽车的设计开发过程中,节约成本、提高零部件的成型及安装速度和汽车轻量化是永恒的主题。仪表板横梁作为汽车内饰的大件,降本及减重是设计仪表板横梁时的主要设计思想,但是常规的设计很难有大的效果。比如,如图1、图2所示,现有的副驾驶安全气囊(PAB)的安装方式是在仪表板横梁的圆管梁1上焊两个如图3所示的安装支架2,然后通过这两个安装支架与副驾驶安全气囊(PAB)3两端的螺栓连接,此种安装方式会增加仪表板横梁总成的焊接时间和成本,而且不利于焊接与装配精度。
为在无较大突破的基础上达到一定的减重、降本目标,需要对副驾驶安全气囊的固定装置作出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副驾驶安全气囊固定装置,减少仪表板横梁的焊接量和重量,降低成本,提高焊接与安装精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副驾驶安全气囊固定装置,包括与仪表板横梁的圆管梁固定连接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由上安装支架和下安装支架组成,所述下安装支架与所述圆管梁固定连接,所述上安装支架上设有两个连接耳,所述连接耳通过螺栓与副驾驶安全气囊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上安装支架上冲压出加强筋,提高上安装支架的强度。
进一步,两所述连接耳相对于所述上安装支架的本体凸出、间隔设置,且与所述上安装支架的本体一体冲压成型。
其中,每一所述连接耳上设有一连接孔,用于与副驾驶安全气囊的螺栓连接。
进一步,所述上安装支架上的加强筋为两条。
其中,所述上安装支架和下安装支架焊接连接。
其中,所述安装支架连接于所述副驾驶安全气囊的中部侧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方案中,将仪表板横梁上传统的两个与副驾驶安全气囊两端连接的安装支架合并成一个连接于副驾驶安全气囊中部侧方的安装支架,但连接点数量并未较少,降低仪表板横梁的重量,减少仪表板横梁上支架的焊接量和焊接误差,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副驾驶安全气囊的安装精度和安装速度,提高生产效率和整车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中现有的副驾驶安全气囊安装于仪表板横梁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现有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副驾驶安全气囊安装于仪表板横梁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实施例一中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圆管梁;
2、安装支架;
3、副驾驶安全气囊;
4、圆管梁;
5、安装支架;
50、上安装支架;500、连接耳;501、加强筋;
51、下安装支架;
6、副驾驶安全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仪表板横梁焊接数量多、重量大、成本高,副驾驶安全气囊安装精度低、安装速度慢等问题,提供一种副驾驶安全气囊固定装置。
如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副驾驶安全气囊固定装置,为一个与仪表板横梁的圆管梁4固定连接的安装支架5,所述安装支架5连接于副驾驶安全气囊6的中部侧方。
如图6所示,所述安装支架5由焊接连接的上安装支架50和下安装支架51组成,所述下安装支架51与所述圆管梁1焊接连接,所述上安装支架50上设有两个连接耳500,所述连接耳500上设有连接孔,通过螺栓与所述副驾驶安全气囊6固定连接。
所述上安装支架50上冲压出两条加强筋501,提高上安装支架的强度。
本实施例中,两所述连接耳500相对于所述上安装支架50的本体凸出、间隔设置,且与所述上安装支架50的本体一体冲压成型。
本实用新型将仪表板横梁上传统的两个与副驾驶安全气囊两端连接的安装支架合并成一个连接于副驾驶安全气囊中部侧方的安装支架,但连接点数量并未较少,降低仪表板横梁的重量,减少仪表板横梁上支架的焊接量和焊接误差,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副驾驶安全气囊的安装精度和安装速度,提高生产效率和整车的市场竞争力。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393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肺筋草保健药酒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多功能轮式拖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