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煤低温热解熄焦的余热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39102.7 | 申请日: | 2014-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82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霞;赵红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榆林学院 |
主分类号: | C10B39/02 | 分类号: | C10B39/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9000***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温热 解熄焦 余热 利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低温热解熄焦的余热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晋、陕、蒙等地区多采用内热式直立式炭化炉低温干馏侏罗纪煤资源来制备兰炭,榆林神木县是国家级陕西能源化工基地,兰炭产业又是榆林市的支柱产业,同时,神府侏罗纪煤制备兰炭是煤清洁利用的基础。因此,对内热式直立式炭化炉进行改造,使其实现高效节能环保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内热式直立式炭化炉多采用水封冷却出焦方式,表面看起来避免了由于煤气泄漏造成的环境污染,但在实际生产中,黑褐色的熄焦高温废水,向空气中挥发出大量有毒气体,严重污染了大气环境;半焦从水里捞出,仍需大量煤气燃烧去烘干半焦,浪费了大量能量;熄焦废水排向周围的江河湖泊,不仅损失了半焦所携带的大量余热,还严重污染了周围的水环境。因此,对目前内热式直立式炭化炉的熄焦方式进行改进,既避免熄焦造成的环境污染,又可有效利用半焦余热,是发展节能高效,环境友好兰炭生产方式的有效途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污染、有效回收余热的煤低温热解熄焦的余热利用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煤低温热解熄焦的余热利用装置,包括熄焦炉,在熄焦炉外部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下联箱和上联箱,在熄焦炉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吸热管,吸热管通过上接管连接至上联箱,上联箱通过蒸汽管路与放热管的入口相连,放热管的出口通过凝水管路连接至下联箱,下联箱再通过下接管连接至吸热管形成热管回路。
在熄焦炉的内壁四周均布若干吸热管。
所述上联箱通过上水管与蒸汽管路相连。
所述凝水管路通过下水管与下联箱相连。
在所述蒸汽管路上依次设置有温控表、压力表、安全阀和净气管。
在所述凝水管路上设置有两个截止阀和一个凝水泵,且凝水泵位于两个截止阀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工质相变换热实现熄焦的余热利用装置,在熄焦炉墙内壁上布置吸热管,使吸热管上部通过上接管、上联箱与蒸汽管路相连,吸热管下部通过下接管、下联箱与凝水管路相连,再使蒸汽管路与放热管的入口端相连,凝水管路与放热管的出口端相连,这样就构成了重力热管回路,使用时,在回路中充装换热工质,当工质流经吸热管时,半焦的大量余热可被工质吸热而蒸发,汽态工质在浮升力驱动下流向放热管,而放热管可直接安装在热用户处,这样工质蒸汽将携带熄焦余热释放给热用户,蒸汽通过放热管进行换热后冷凝成水,再通过凝水管等回到吸热管内,形成循环,实现了熄焦余热的有效利用,避免了熄焦废气和废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本实用新型装置运行安全可靠,结构简单紧凑,换热效率高,成本低,节能,环境友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熄焦炉;2.吸热管;3.下联箱;4.上联箱;5.上接管;6.蒸汽管路;7.温控表;8.压力表;9.净气管;10.放热管;11.凝水泵;12.截止阀;13.下接管;14.下水管;15.上水管;16.凝水管路;17.安全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熄焦炉1内壁四周均布若干根吸热管2,吸热管2上端通过上接管5连接上联箱4,上联箱4通过上水管15与蒸汽管路6相连,蒸汽管路6上依次装有温控表7、压力表8、安全阀17和净气管9,蒸汽管路6连接放热管10的入口端,放热管10的出口端连接至凝水管路16,凝水管路16上布置有两个截止阀12和一个凝水泵11,且凝水泵11位于两个截止阀12之间,凝水管路16通过下水管14与下联箱3相连,下联箱3通过下接管13连接至吸热管2下端,从而形成重力热管回路,回路中充装水或其它比热容较大的换热工质。
本实用新型的煤低温热解熄焦的余热利用装置,在使用时:
当换热工质水流经吸热管2时,半焦的大量余热可被水吸热而蒸发,蒸汽在浮升力驱动下流向放热管10,而放热管10可直接安装在热用户处,这样蒸汽将携带熄焦余热释放给热用户,蒸汽通过放热管10进行换热后冷凝成水,再通过凝水管路16、凝水泵11等回到吸热管2内,从而形成循环,实现了熄焦余热的有效利用,避免了熄焦废气和废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榆林学院,未经榆林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391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