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二维码识别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39088.0 | 申请日: | 2014-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60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光勇;夏高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光勇 |
主分类号: | G06K7/00 | 分类号: | G06K7/00;G06K7/10;H04W84/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58099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二维码 识别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识别领域,尤其涉及二维码识别系统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二维码识别系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电子标签技术即RFID标签技术,是一种非接触的无线电自动射频识别技术,其通过射频信号即电子标签信息来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信息。电子标签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包括有公交地铁卡、停车门禁卡、防伪标示卡、产品信息卡、身份证卡、会员卡、优惠卡等等;电子标签技术已被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其对数据的保密及安全保障是人们所熟知的。
现有电子标签技术中所表示的电子标签信息的设别设备一般为专用设备,其中的手持型设备成本较高;而对于需要与计算机相连接才能使用的读写器则不便于人们携带和移动。现有电子标签识别设备由于上述原因的存在导致其未能在普通消费者中普及,使得普通消费者获取电子标签信息的途径较少。
另外,二维码是一种利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来记录相关信息的标示,其在代码标示上巧妙地运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现有二维码识别设备已经从专用设备过渡到手机识别,通过手机的摄像头即可对二维码图形进行照相识别并解码,从而获得二维码中所包含的相关信息并可直接显示在手机上。
二维码(dimensional barcode),又称二维条码,是在一维条码的基础上扩展出的一种具有可读性的条码。设备扫描二维条码,通过识别条码的长度和宽度中所记载的二进制数据,可获取其中所包含的信息。相比一维条码,二维码记载更复杂的数据,比如图片、网络链接等。随着自带摄像头的手机等一系列数码产品的大量普及,近些年来二维码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普通印制的二维码由于不能防止复制,所以在防伪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使用隐形油墨印制的隐形二维码,隐形二维码因为高保密性和美观等原因日益受到业界的重视。现有的隐形二维码识别装置都采用了将隐形二维码扣在识别装置的下面,在其营造出封闭的黑暗环境内进行识别,但是由于隐形标签在可见光照射时是无法由肉眼看到的,所以使用者就很难将识别装置准确的对准在隐形二维码上,造成识别分辨率不高,识别过程难的问题。
二维码发明于日本,它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来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由于它具有信息容量大,超越字母数字的限制以及抗损能力强等优点,现在越来越被广泛使用。
二维码的读取与一维条形码一样,需要二维码阅读器,现有的二维码阅读器结构复杂,使用不便,在使用中需要人员专门来检测二维码是否被读取,耗费人力,并且造成误码率高,尤其在超市或者售票系统中,当无法输出产品相关信息时,需要使用者一次又一次对二维码图像进行扫描,浪费时间,因此,需要对现有的二维码阅读器进行重新设计,能够简化其内部结构,当读取时图像不清晰时图像扫描设备自动对焦调实现整重新进行二维码的读取,无需专门的人员来进行检测,节省人力,并且有效降低误码率。
入世以来,我国制造业得到了蓬勃发展,设备产量持续增长,社会对各种设备的需求与日俱增,但不法商贩提供假冒伪劣产品,造成用户损失的现象也屡见不鲜。目前,在本领域中,厂家通常采用对产品进行数字编号的传统方式来实现防伪,而用户对这些数字编号的查询往往通过Internet、电话或者手机短信的方式。传统方式存在着突出的不足之处:数字编号易于污损,不方便用户识读;查询方式繁琐,易于被伪造,防伪效果不佳;包含的信息量很小,不能有效传达设备的真实属性;用户用于查询该数字编号真伪的渠道不畅,往往不去查询。如何准确,高效的实现对设备真伪的识别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维码技术是近年兴起的新技术,相对于传统的一维条形码而言具有着显著的技术优势。二维码具有信息密度大,信息承载量高的特点。一张普通二维码可以容纳一千多字节的数据量,可以做到在很小的面积上记录大量的信息;同时,二维码还具有错误校验及纠错能力,抗损性好的优点,即使二维码图像局部污损,仍然能正常读取图像中的信息,抗损性较一维条形码有显著提高。二维码的读取要求相对于一维条形码而言,显得较高。
物联网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下的产物,已经逐步应用到设备监控和信息管理中。随着设备智能终端和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二维码读取和识别网络已经非常便捷。因此,提供一种用于物联网、基于二维码的高效、准确的设备识别系统已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光勇,未经王光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390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自磨刀装置的刀座架
- 下一篇:微型电饭煲的加热体弹性支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