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纵梁交错式掘进工作面临时支护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38556.2 | 申请日: | 2014-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62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蒋金泉;刘登彪;马长青;秦广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23/04 | 分类号: | E21D23/04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段毅凡 |
地址: | 266590 山东省青岛市经***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错 掘进 工作面 临时 支护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巷道掘进工作面临时支护装备。
背景技术
目前,井下掘进工作面所采用的临时支护形式主要是“戴帽点柱”支护和前探梁支护,这些简易的临时支护都存在支护强度很低、支护面积极小、支护效果不好、安全性差等方面的严重缺陷,不能有效地保障掘进工作面的安全,不能适应综掘机快速安全施工的需要,致使平均月进尺比较低,采掘接续紧张。为此,市场上也出现了移动式临时支架,但结构复杂笨重,移动不便。因此,很需要一种结构简单、轻便的掘进工作面临时支护支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巷道掘进中传统临时支护方式的不足,设计一种结构简单、轻便的掘进工作面临时支护支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纵梁交错式掘进工作面临时支护支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四柱式前架和一个四柱式后架,前架和后架之间设有两个推移千斤顶,在推移千斤顶作用下前架和后架可相互靠拢或远离;前架和后架的主体结构都是由两个纵向框架和两根横梁连接组成;所述的纵向框架包括顶框、底座和两侧的边柱,边柱为伸缩式液压立柱;两个推移千斤顶分别牵拉在前架和后架的底座上;在前架和后架的横梁顶面均排列有若干纵梁,前架和后架的纵梁两端均探出顶框,并相互交错布置,从而保证前后架靠拢时前架和后架的相邻纵梁互不干扰;它还包括由液压泵站和液压阀组成的液压系统,液压阀组控制伸缩式液压立柱的升降和推移千斤顶的伸缩。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初始状态时,先操作液压阀组使前架和后架的推移千斤顶收缩,使两架靠拢,并贴近工作面,再操作液压阀组使伸缩式液压立柱升起,使两架的纵梁紧贴巷道顶板,并处于受力状态,起到作用,施工人员在支架的掩护下进行掘进和永久支护工作。当掘进一定进尺时,为防止冒顶,向前移动前架,起到临时支护空顶的作用;向前时,操作液压控制阀组,使前架下降不再受力,通过推移千斤顶将前架向前推一定的距离,再使前架升起处于受力状态。当再掘进一定进尺时进行整体移架,首先后架下降不再受力,通过推移千斤顶拉后架向前架靠拢,再使后架升起处于受力状态,完成一次移架过程,反复上述过程直至推进到工作面空顶处,进行下一循环的临时支护。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的掘进工作面机械化临时支护装备;由于它是一个四柱架体,掘进工人提高了临时支护的支护强度和支护面积,达到掘进工作面顶板完全支护,掘进工人可在架下安全工作,避免人身伤亡事故;由于它是一个前后架的组合体,可以自动移动,及时支护顶板,促进掘进与支护工序的平行作业;从而大幅度提高掘进施工速度和安全性,为实现快速、安全掘进提供技术支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例说明,1─前架;2─后架;3─推移千斤顶;4─座底;5─伸缩式液压立柱;6─顶框;7a-前架纵梁;7b─后架纵梁;8─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的纵梁交错式掘进工作面临时支护支架,它包括一个四柱式 前架1和一个四柱式后架2,前架1和后架2之间设有两个推移千斤顶3,在推移千斤顶3作用下前架1和后架2可相互靠拢或远离;前架1和后架1的主体结构都是由两个纵向框架和两根横梁8连接组成;所述的纵向框架包括顶框6、底座4和两侧的边柱,边柱为伸缩式液压立柱5;两个推移千斤顶3分别牵拉在前架1和后架2的底座4上;在前架1和后架2的横梁8顶面分别布置有前架纵梁7a和后架纵梁7b,前架纵梁7a和后架纵梁7b两端均探出顶框,前架纵梁7a和后架纵梁7b相互交错布置,从而保证前架1和后架2靠拢时相邻的前架纵梁7a和后架纵梁7b互不干扰;它还包括由液压泵站和液压阀组组成的液压系统(图中未画出),液压阀组控制伸缩式液压立柱的升降和推移千斤顶3的伸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385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