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增排雨水井盖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36326.2 | 申请日: | 2014-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28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奚斌;王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F5/06 | 分类号: | E03F5/06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2 | 代理人: | 许必元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雨水 井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水井盖,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增排雨水井盖,属于城市道路路面排水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道路路面排水,大多通过如图1所示的雨水井盖板将路面雨水排入城市排水管网,常出现排水不畅,有时中、小强度降雨就需要人工打开盖板,这样增排雨水增加工人工作量的同时还会引起交通事等问题,维护、看管等不便。因此,需要一种新的雨水井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增排雨水井盖,在路面雨水使排水井盖口呈淹没进流时,该装置通过利用滑轮平衡等原理自动形成通大气的自由式进流,自动增排路面雨水,无需看管,维护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自动增排雨水井盖,包括雨水井盖,雨水井盖上设有进水口,在雨水井盖上设有增排装置,增排装置包括滑轮、通气管、通气管平衡块、雨量感知杯,滑轮通过滑轮固定架设置在雨水井盖进水口底部两侧,滑轮上设有升降线,升降线一端设置所述雨量感知杯,雨量感知杯底部设有出水孔,升降线另一端设置所述通气管和通气管平衡块,通气管下方设置通气管平衡块,通气管下端通过固定夹设置在升降线上,通气管上端对应所述雨水井盖的进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的边缘为圆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增排装置的雨量感知杯在自由式进流时,杯中进水量等于出水量,通气管不伸出进水口;雨量感知杯在淹没式进流时,杯中进水量大于出水量,雨量感知杯下降,通过滑轮连接的通气管伸出进水口,保证进流为通气的自由式进流。
进一步地,所述增排装置的个数为两个或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增排装置的通气管为塑性管,并在外侧涂有交通警示标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增加能够根据路面雨水量的情况自动打开、关闭的增大排水的增排装置,在路面积水使得栅盖处进流呈淹没状态时,增排装置自动启动,通气管升起,形成自由式进流,增加排水量;当路面积水减少,进口呈自由式进流时,增排装置上通气管自动下降,掩退到盖板下;本实用新型利用滑轮平衡等原理达到保证雨水井盖板进水口自动处于自由式进流;本实用新型能根据路面积水量及其在雨水井盖板处进流情况,自动形成进水口处自由式进流,本装置能据路面水量自动打开、关闭;在现有的排水井盖上增加据路面雨水量自动升降的通大气装置,这一模块可保证雨水井栅盖处排水始终处于自由式进流状态;
第二,对现有排水井盖进水口边缘圆弧化,增大进流系数,提高进流量,使排水速度加快,增加排水量,是一种保持最佳排水效能的路表排水的基础设施;
第三,本实用新型使得雨期雨水井排水的维护方便;伸出通气装置采用塑性材料,具有通气形成自由式进流功能的同时,还可以作为雨天进水口标志,塑性材料通气有利于防止交通事故;配套装置简易,可在现有雨水井上使用,无需对雨水井进行改造,大大方便了实用新型的使用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雨水井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自动增排雨水井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雨水井盖;2—进水口;3—滑轮;4—升降线;5—通气管;6—雨量感知杯; 7—雨量感知杯出水孔;8—滑轮固定架 ;9—通气管平衡块; 10—通气管固定夹。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3所示,一种自动增排雨水井盖,包括雨水井盖1和增排装置,雨水井盖1上设有进水口2。
增排装置包括滑轮3、通气管5、通气管平衡块9、雨量感知杯6。
滑轮3通过滑轮固定架8设置在进水口2底部两侧的雨水井盖1上。滑轮3上设有升降线4。
升降线4一端设置平衡水杯6,雨量感知杯6底部设有出水孔.
升降线4另一端设置通气管5和通气管平衡块9。通气管5下方设置通气管平衡块9。
通气管5下端通过通气管固定夹10设置在升降线4上。通气管5上端对应雨水井盖的进水口2。
进水口2的边缘可以为圆弧形。
增排装置的雨量感知杯6在自由式进流时,杯中进水量等于出水量,通气管5不伸出进水口;雨量感知杯6在淹没式进流时,杯中进水量大于出水量,雨量感知杯6下降,通过滑轮连接的通气管5伸出进水口,保证进流为通气的自由式进流。
增排装置的个数可以为两个或多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363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超级电容器隔膜
- 下一篇:一种用于罐式集装箱框架焊接的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