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触控面板模组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135666.3 | 申请日: | 2014-03-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307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 发明(设计)人: | 江耀诚;谢燕俊;赖彬;吴德发;赖艳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61009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面板 模组 | ||
1.一种触控面板模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基板,具有透光性,并区分为一可视区及一相邻于该可视区的非可视区;
一第一感应单元,具透光性,设置于该基板的可视区,并包括至少一个可产生触控感应信号的第一电极;至少一第二感应单元,设置位置对应于该基板的非可视区,并包括至少一个可产生触控感应信号的第一子电极;
一搭接部,设置位置对应于该基板的非可视区,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接点,及
至少一条第一导线,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一接点,使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一接点形成电性连接;及
一连接部,设置位置对应于该基板的非可视区,并包括至少一条第一子导线,该第一子导线供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一子电极形成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子导线的两端系分别连接该第一接点及该第一子电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线在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一子电极之间延伸;该第一子导线系电性绝缘地横跨该第一导线,且其两端 分别连接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一子电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连接部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绝缘层,该第一绝缘层设置于该第一导线与该第一子导线的重叠处,并夹设于该第一导线与该第一子导线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的数量为多个,且该搭接部包括多个第一接点及多条第一导线,该等第一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等第一电极与该等第一接点;该第一子导线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一子电极,且电性绝缘地横跨至少部分该等第一导线,并由其另一端连接于其中一第一电极或其中一第一导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连接部还包括多个第一绝缘层,该等第一绝缘层分别设置于该等第一导线与该第一子导线的重叠处,并分别夹设于该等第一导线与该第一子导线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具有遮旋光性的遮蔽层,该遮蔽层系设于该基板的非可视区,并供该第二感应单元、该搭接部及该连接部设置其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模组,其特征在于,该遮蔽层还凹陷形成至少一个镂空图案部,该镂空图案部的位置对应该第二感应单元。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感应单元的第一电极系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且该第一感应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沿一第二方向延伸并可产生触控感应信号的第二电极,该第二电极与该第一电极系相交且相互电性绝缘;该第二感应单元的第一子电极系沿该第一方向延伸,且该第二感应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沿该第二方向延伸并可产生触控感应信号的第二子电极,该第二子电极与该第一子电极系相交且相互绝缘;该搭接部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接点、至少一个第三接点及至少一条第二导线,该第二导线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二电极及该第二接点,使该第二电极及该第二接点形成电性连接;该连接部还包括至少一条第二子导线,该第二子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三接点与该第二子电极,使该第三接点与该第二子电极形成电性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的数量为多个并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且该第一感应单元还包括多个沿一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电极,该等第二电极与该等第一电极系相交且相互电性绝缘;该第二感应单元的第一子电极系沿该第一方向延伸,且该第二感应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沿该第二方向延伸并可产生触控感应信号的第二子电极,该第二子电极与该第一子电极系相交且相互绝缘;该搭接部 包括多个第一接点、多个第二接点、至少一个第三接点、多条第一导线及多条第二导线,该等第一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等第一电极与该等第一接点,而使该等第一电极与该等第一接点分别形成电性连接,该等第二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等第二电极与该等第二接点,而使该等第二电极与该等第二接点形成电性连接;该第一子导线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一子电极,且电性绝缘地横跨至少部分该等第一导线及/或至少部分该等第二导线,并由其另一端连接于其中一第一电极或其中一第一导线;该连接部还包括至少一条第二子导线,该第二子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三接点与该第二子电极,使该第三接点与该第二子电极形成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未经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3566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