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供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35644.7 | 申请日: | 2014-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48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信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9/04 | 分类号: | H02J9/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0 | 代理人: | 成丽杰 |
地址: | 20001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供电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电源领域,特别涉及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不间断电源(UPS:Uninterrupted Power Supply)供电设备1如图1所示,供电原理如下:
先将市电通过整流器101整流成直流电,然后将该直流电通过逆变器102逆变成可供负载电源使用的交流电,最后将该交流电供给负载设备使用,另外,在整流器将市电整流成直流电之后,在逆变器将直流电逆变成交流电之前,UPS供电设备中还可以设置蓄电池103,将上述直流电储存在蓄电池中,这样的话,当市电突然中断,可以通过蓄电池放电,将储存的直流电经过逆变器逆变成可供负载设备使用的交流电。但是由于UPS供电设备中的蓄电池位于整流器与逆变器之间,假如市电突然断电,就需要蓄电池为整个供电系统供电。由于逆变器内部的电容、控制、侦测板与风扇都属于故障率较高的元器件,若在市电突然断电的情况下,逆变器中的某一个部件也突然损坏,还是会造成整个供电系统出现供电中断情况;另外UPS供电设备由于在线维修风险大,在没有双路供电的情况下,单电源供电的设备维修必须停电、停业务,用户需要在维修前完成数据备份、业务迁移、准备应急预案,维修完成后又需要完成数据备份、业务迁回,严重影响客户感知。
所以,目前通常将两套UPS供电设备并机使用,当一套设备出现故障,可以换位另外一套设备继续工作,这种并机结构能够缓解系统突然断电的风险。但是由于UPS供电设备的电路结构、并机结构复杂,因此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可能需要多次停电检修,而且UPS供电设备并机使用也大大增加了成本。
综上可知,传统的UPS供电设备存在以下问题:
1,不可靠性和不易维护性;
2,故障的不可预见性和不可控性;
3,停机检修时增加了用户的工作量和业务风险;
4,停电检修协调工作难度大;
5,维修对于外部客户和企业自身都会带来经济与声誉损失等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电系统,提高了整个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了单点故障率,能够尽可能避免停机维修影响客户感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供电系统,包含:直流供电设备和负载设备;
所述直流供电设备中包含整流器,所述整流器的输入端为直流供电设备的输入端,所述整流器的输出端为直流供电设备的输出端;
所述直流供电设备的输出端与所述负载设备的电源相连。
传统的UPS供电设备在市电正常供电时,是将市电先经过整流器整流成直流电,再将该直流电经过逆变器逆变成可供负载设备的电源使用的交流电供负载设备使用,但是逆变器内部的电容、控制、侦测板与风扇都属于故障率较高的元器件,一旦其中某一个部件突然损坏,就会造成整个供电系统出现供电中断的情况;另外,UPS供电设备在线维修风险大,只能停机维修,给客户和自身都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影响客户体验;为了解决这一缺陷,目前通常两套UPS供电设备并机使用,但是这样成本又会翻倍提升。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发现,并非所有的负载设备都只能将交流电作为输入电流,相反,在目前绝大多数的负载设备(尤其是网络电商的服务器)不仅可以将交流电作为输入电流,也可以将直流电作为输入电流,即目前很多负载电源都可以直接使用直流电供电。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市电经过一个整流器整流成直流电后,直接供负载设备的电源使用,这样就不用将直流电再经过逆变器102的逆变后才能供负载电源使用,由于不用使用逆变器,就大大减少了由于逆变器内部元器件突然损坏造成的供电中断的风险,单点故障率明显降低,不需要经常断电停机维修,提升了客户体验和自身的形象,避免了由于市电中断引发通信系统供电故障,诱发通信事故,涉及诸如用户服务器宕机等现象,造成的巨额经济损失。
优选地,所述的供电系统还包含蓄电池;
所述蓄电池的输入端与所述整流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与所述负载设备的电源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信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电信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356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