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蓄电池极板清洗槽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35219.8 | 申请日: | 2014-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45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舒月红;马成;朱龙冠;陈红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B08B3/12 | 分类号: | B08B3/12;B08B3/02;H01M4/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付久春 |
地址: | 510006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极板 清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清洗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蓄电池极板清洗蓄电池极板清洗槽。
背景技术
蓄电池的极板一般是多孔结构,正是由于这样的多孔结构,因此在极板生产过程中会有一定量的硫酸残留在这些多孔结构中,若不出去这些残留的硫酸,会影响到蓄电池的使用性能以及寿命。
目前,极板清洗的方法主要以人工自来水清洗为主,清洗效率低,极板清洗质量参差不齐,并且会造成人力物力以及资源的大量浪费,同时环境污染也很严重。如何解决在蓄电池生产过程中节约清洗水的同时提高极板清洗质量,即如何改进极板水洗装置,是蓄电池行业一直关注和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上述人工自来水洗工艺的不足,许多生产厂家相继研发了不同的清洗极板新工艺及清洗装置,旨在提高极板清洗效率,降低成本,节约资源。如名称为中国发明专利“极板清洗机”(申请号:201110386428.0,申请公布号:CN103128076A)实现了极板清洗流水化,极板清洗比较均匀,提高了极板清洗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中国发明专利“蓄电池极板洗涤工艺”(申请号:200410023333.2,公开号:CN1585164A)提供了一种节能低耗,降低污染排放的蓄电池极板洗涤工艺。
虽然以上发明解决了传统工艺中的不足之处,也提供了一些新的工艺流程,对极板的清洗效果较传统方式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不能有效清洗出极板孔洞中残余硫酸的问题,因此蓄电池极板清洗装置仍然还有很大的改进和完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蓄电池极板清洗槽,能有效清洗出极板孔洞中的残余硫酸,提高极板清洗质量及清洗用水利用率,从而保证蓄电池的使用性能和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蓄电池极板清洗槽,包括:
槽体、进水管、出水管、循环水泵、出水管电磁阀门、多个循环水管、多个循环水管电磁阀门和超声波发生器;其中,
所述槽体上端设置所述进水管;
所述槽体底部设置所述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内设置所述循环水泵和出水管电磁阀门;
所述出水管上方的所述槽体上均匀分布设置多个所述循环水管,各循环水管前端均设有循环水喷头,各循环水喷头均设置在所述槽体内,所述各循环水管后端经所述循环水管电磁阀门与所述循环水泵连接;
所述超声波发生器设置在所述槽体的内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多个循环水管和多个循环水管电磁阀门与循环水泵配合,能在槽体内形成水旋转,与超声波发生器的超声波配合,形成的水旋转与超声波的双重清洗方式清洗槽体内的蓄电池极板,解决了蓄电池极板清洗不均匀的问题,并可缩短极板清洗时间,提高极板清洗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蓄电池极板清洗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1-循环水泵,2-循环水管电磁阀门,3-循环水喷头,4-出水管电磁阀门,5-出水管,6-循环水管,7-进水管,8-超声波发生器,9-槽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蓄电池极板清洗槽,可对蓄电池极板进行高效、自动清洗,该清洗槽包括:槽体、进水管、出水管、循环水泵、出水管电磁阀门、多个循环水管、多个循环水管电磁阀门和超声波发生器;其中,槽体上端设置进水管;槽体底部设置出水管,出水管内设置循环水泵和出水管电磁阀门;出水管上方的槽体上均匀分布设置多个循环水管,各循环水管前端均设有循环水喷头,各循环水喷头均设置在槽体内,各循环水管后端经循环水管电磁阀门与循环水泵连接;超声波发生器设置在槽体的内壁上。
上述清洗槽中,槽体为容积10立方米的圆柱形硬质塑料桶。
上述清洗槽中,进水管为直径15cm的PVC塑料管,其从上端插入槽体内。
上述清洗槽中,出水管为直径30cm的PVC塑料管,出水管位于槽体底部的中心部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师范大学,未经华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352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