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血透内瘘肢体固定盒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34430.8 | 申请日: | 2014-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35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李亚娟;陈林;刁永书;温怡;李超;刘芳;张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14 | 分类号: | A61M1/14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许泽伟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透内瘘 肢体 固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血透内瘘肢体固定盒,尤其是一种用于血液透析领域的血透内瘘肢体固定盒。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尿毒症患者大部分都依靠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其中,约75%的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但是,有部分伴有意识障碍、比较躁动的血透患者在使用内瘘透析过程中因抓扯血路管将穿刺针拔出造成血液丢失或是因为手臂弯曲导致穿刺针刺破血管形成皮下血肿而被迫结束治疗并可能造成内瘘损伤,还有部分清醒的血透患者也会因为手臂不自觉弯曲而造成内瘘损伤。临床上一般采用胶布来固定穿刺针,然而这种固定效果并不可靠,特别是老年、皮肤松弛的患者胶布固定就更不可靠。因此,现有技术中还没有可以为这些血透患者在透析时提供固定肢体的装置以保护患者的内瘘免受意外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能更有效的保护内瘘肢体,减少患者痛苦,提高透析安全性的血透内瘘肢体固定盒。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血透内瘘肢体固定盒,包括透明盒体,所述盒体的两端开口,并且盒体由上盒和下盒组成;下盒由底板和下侧板组成,上盒由顶板和上侧板组成;上侧板与同侧的下侧板为可转动连接;上侧板上还设置有拉扣,下侧板的对应位置设置有与拉扣相配合的拉环;所述下盒底板的两端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紧固装置,所述紧固装置为固定带,固定带的一端连接在固定板上,下盒以及固定板上设置有缓冲垫层,在下盒的底板和上盒的顶板上开有空气流通孔。
进一步的是,所述顶板以及底板空气流通孔成菱形阵列排布。
进一步的是,所述下盒底板上设置有滑槽结构,固定板上设置有突出的滑块,所述滑块可以沿滑槽结构滑动。
进一步的是,下盒底板上设置有弧形槽。
进一步的是,所述上侧板与下侧板为合页连接。
进一步的是,所述盒体上开有管路导引口。
进一步的是,所述紧固装置由绷带固定口和弹性绷带组成,每块固定板上设置一对绷带固定口,并且绷带固定口对称设置在固定板上,所述弹性绷带固定在绷带固定口处,弹性绷带上远离绷带固定口的一端设置有粘扣,弹性绷带内侧设置有柔性垫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透明盒体用于将病员的肢体固定在盒体内,盒体采用透明材质制成,便于在透析治疗过程中对固定在盒内的病人内瘘肢体进行观察;盒体由上盒和下盒两部分组成,并且上侧板与同侧的下侧板为可转动连接,使固定盒的可以开合,以方便将病员的内瘘肢体放入盒体内。固定盒上还设置有拉口和拉环,用于将血透内瘘肢体固定盒锁紧。下盒底板的两端设置的固定板和固定装置用来将病员的内瘘肢体可靠固定在固定板上,以保护患者的内瘘免受意外伤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底板1、下侧板2、顶板3、上侧板4、固定板5、空气流通孔6、合页7、管路导引口8、绷带固定口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未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344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