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海底电缆登陆浅滩防冲刷保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33263.5 | 申请日: | 2014-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909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吴海洋;吴庆华;江卫华;曾二贤;杨景胜;包永忠;冯衡;冯德奎;高斐略;夏谦;徐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陈家安 |
地址: | 43007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底 电缆 登陆 浅滩 冲刷 保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底电缆登陆浅滩防冲刷保护结构,它属于是一种跨海电缆工程领域中的近岸防护技术。
背景技术
经检索有关专利文献,传统的国内外防冲护岸技术较多,但缺少有针对性的海底既有电缆登陆浅滩的防冲刷措施。海底电缆登陆部分往往要经过浅滩,通常采用预挖沟的方式进行保护,但是由于海浪的长期冲刷,可能会使浅滩保护逐渐失效,因而有必要进行浅滩防冲刷保护。登陆浅滩的防冲刷措施通常在海底电缆敷设完毕之后才能进行,因海底电缆成本昂贵(如500kV海底电缆,每米达14000元左右),且电缆处于正常运行不停电状态,故防护措施中不允许或不适合采用大型的砌筑工程,避免对既有海底电缆造成大的威胁。另外,提出的防冲刷措施必须能够抵抗风暴潮的影响。因此其防冲刷措施难度较大,常规江河海岸防护措施不再适用。
因此如何防止既有海底电缆登陆浅滩时受海浪冲刷的影响,成为了一项重要而迫切的工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海底电缆登陆浅滩防冲刷保护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的:海底电缆登陆浅滩防冲刷保护结构,它包括海岸,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沿海岸向浅滩依次布置的抛石区、单层透水框架群和双层透水框架群,有多条电缆布置在抛石区、单层透水框架群和双层透水框架群下方,所述的抛石区的宽度不小于5m,所述的单层透水框架群宽度不小于20m,所述的双 层透水框架群宽度不小于5m(即5米)。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抛石区的宽度为5-10m,所述的单层透水框架群宽度为20-40m,所述的双层透水框架群宽度为5-10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单层透水框架群为中空的四棱锥形依次顺序排放的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双层透水框架群为中空的四棱锥形依次交错顺序排放的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中空的四棱锥形为正四棱锥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采用抛石体和四面六边的透水框架相结合,具有刚性和柔性相结合的特征,能有效防冲、减速、促淤。(2)施工无需大型设备,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对既有海底电缆造成的破坏风险。(3)成本相对低廉,后期运行维护方便。(4)该措施新型,有效、易行,安全可靠,具有使用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中1.抛石区,2.单层透水框架群,3.双层透水框架群,4.海岸,5.电缆,其中m的单位为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参阅附图可知:本实用新型海底电缆登陆浅滩防冲刷保护结构,它包括海岸4,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沿海岸4向浅滩依次布置的抛石区1、单层透水框架群2和双层透水框架群3,有多条电缆5布置在抛石区1、单层透水框架群2和双层透水框架群3下方,所述的抛石 区1的宽度不小于5m,所述的单层透水框架群2宽度不小于20m,所述的双层透水框架群3宽度不小于5m。
优选地:所述的抛石区1的宽度为5-10m,所述的单层透水框架群2宽度为20-40m,所述的双层透水框架群3宽度为5-10m。
优选地:所述的单层透水框架群2为中空的四棱锥形依次顺序排放的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双层透水框架群3为中空的四棱锥形依次交错顺序排放的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中空的四棱锥形为正四棱锥形。
本实用新型一种海底电缆登陆浅滩防冲刷保护措施,具体包括:
(1)根据不同的海床地质和海浪冲刷力度,确定抛石区、单、双层四面六边透水框架区段的材料和抛投范围。
(2)抛石区的护脚范围根据海滩的可能冲刷深度、岸床土质,在抛石外缘加抛防冲和稳定加固的储备石方综合确定,主要用于覆盖松散的海床,避免水流对岸坡和近岸部分形成接触冲刷。
(3)抛石区的石块折算直径约为0.2-0.4m,长短边的尺寸比值不超过3,成自然级配,保证堆积体较密实。石料宜轻放,防止砸坏电缆,并堆积密实,减小空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未经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332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