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输油臂快速联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32923.8 | 申请日: | 2014-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09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双明;王喜斌;洪振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港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7/62 | 分类号: | F16L37/62;B67D9/00 |
代理公司: | 大连智慧专利事务所 21215 | 代理人: | 周志健 |
地址: | 116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油 快速 联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港口作业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属一种输油臂快速联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港口使用的输油臂紧急脱离装置存在诸多问题,现有技术输油臂接口操作为人工手或借助工具进行操作,其连接和拆解的劳动强度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有效地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给出了一种输油臂快速联接装置。
本发明的一种输油臂快速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液压缸、拉紧弹簧、弹簧连接座、连接上主体、连接下主体、导向对中机构、导通盲盖;其中:
所述连接上主体与所述连接下主体同轴相连;
所述拉紧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弹簧连接座相连,所述拉紧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下主体相连;
所述拉紧弹簧均匀地分布在所述连接上主体的外侧,所述拉紧弹簧为6个;
所述导向对中机构均匀地分布在所述连接上主体的外侧,所述导向对中机构为4个。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控制方便、可靠性高、维修方便等优点。劳动强度显著降低并确保连接更加紧密、动作协调、流畅,无任何卡滞现象,且夹紧后,使夹紧位置呈过角度,即超过夹紧的垂直位置,起到自锁防松的作用。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输油臂快速联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附图2是本发明输油臂快速联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输油臂快速联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发明输油臂快速联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图1是本发明输油臂快速联接装置的结构示意正面图,图2是本发明输油臂快速联接装置的结构示意俯视图,本发明的一种输油臂快速联接装置包括驱动液压缸1、拉紧弹簧2、弹簧连接座3、连接上主体4、连接下主体7、导向对中机构6、导通盲盖8;其中:连接上主体4与连接下主体7同轴相连;拉紧弹簧2的一端与弹簧连接座3相连,拉紧弹簧2的另一端与连接下主体7相连;拉紧弹簧2均匀地分布在连接上主体4的外侧,拉紧弹簧2为6个;导向对中机构6均匀地分布在连接上主体4的外侧,导向对中机构6为4个。
本发明的输油臂快速联接装置的结构形式为弹簧拉紧式,输油臂快速联接装置是利用拉紧弹簧2的弹簧收缩时的反作用力作为导通盲盖8的夹紧力。驱动液压缸1作为联动装置、驱动弹簧联动的旋转轴环,当驱动液压缸1带动旋转轴环旋转时,安装在旋转轴环上的拉紧弹簧2受拉,带动输油臂快速联接装置打开。当驱动液压缸1带动旋转轴环反方向旋转时,带动夹紧装置闭合并进而锁紧导通盲盖8。本发明的输油臂快速联接装置动作协调、流畅,无任何卡滞现象,且夹紧后,使夹紧位置呈过角度,即超过夹紧的垂直位置,起到自锁防松的作用。
本发明输油臂快速联接装置正确合理的选用材料将对其使用的耐久性和可靠性产生重要作用。本发明输油臂快速联接装置作为输油臂与船上接口衔接步骤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频繁,其材料的选用应考虑交变应力和以此产生的疲劳强度,特别是拉紧弹簧2的弹簧材料的选择尤其重要。由于该装置工作环境的影响,锈蚀危害是不可避免的。拉紧弹簧2作为主要压紧力提供的关键零件,其材质选择的关键性直接影响输油过程中的牢靠和稳定。所以本发明输油臂快速联接装置中连接上主体4和连接下主体7所用材料锻件为35CrMo,导通盲盖8选用马氏体型不锈钢3Cr13,拉紧弹簧2选用60Si2Mn,这些材料有较高强度、硬度又较耐腐蚀。
本发明输油臂快速联接装置主要性能特点是动作流畅、迅速、牢固,各动作之间衔接紧密,无任何卡滞现象,性能要稳定可靠,操作和维修方便;快速连接装置由液压缸驱动旋转轴环旋拉夹紧机构,在旋转到与夹紧块中心纵向截面时继续旋转,产生过角度,是旋转机构在无驱动力的时候产生自锁,达到输油过程中弹簧的牢靠和稳定。制造的材料和通用部件全部采用国产材料和部件,国产化系数达到100%;通过外加接口装置5,可同时兼顾口径DN400和DN500孔径船舶歧管法兰的连接要求;根据快速连接器使用的特点和功能,重点考虑到“可靠性”,从结构、材料选用到液压、电器元件的选用,都有利于可靠性的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港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大连港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329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核电与电网相互影响的仿真分析方法
- 下一篇:矿山储量管理系统和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