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供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32717.7 | 申请日: | 2014-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89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潘曙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曙明 |
主分类号: | E03B11/02 | 分类号: | E03B11/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杨明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供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水设备,尤其涉及一供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居民小区经常断水,居民只能在断水之前提前把水储存在某个容器里,以备后用。如遇到突然之间的断水,又没有预先存水,会给居民,特别是住在小区中高层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严重降低生活质量。况且,即使预先在容器里存了水,等到用的时候,也是死水了,水质堪忧,也不环保。家中所有的水龙头都放不出水,日常生活很不方便。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任何一款产品能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供水装置,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了水箱是死水的供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供水装置,包括:进水管,出水管,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一球阀,第二球阀和水箱,其中,水箱分别一端与进水管连接,另一端与出水管相连接,出水管包括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第一出水管为正常供水时的出水管,第二出水管为应急供水时的出水管;第二单向阀和第一球阀安装在进水管上,第二球阀安装在第一出水管上,第一单向阀安装在第一出水管上。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供水装置解决了因管网停水给居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没停水的情况下,家里随意用水,水箱内的水参与市镇管网的水流通,从而保证水箱内24小时都有满满一水箱新鲜的水。任何时候的突然停水,因此水箱安装在家中进水管的第一个,且是最高的一个储水装置,所以只需轻轻一拨开关,家里所有的水龙头,包括卫生间的抽水马桶等,都能正常使用。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供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图1所示,一种供水装置,包括:进水管1,出水管2,第一单向阀3,第二单向阀4,第一球阀5,第二球阀6和水箱7,其中,水箱7分别与进水管1和出水管2相连接,出水管2分为两种,第一出水管2-1和第二出水管2-2,第一出水管2-1为正常供水时的出水管,第二出水管2-2为应急供水时的出水管,在进水管1上安装了第二单向阀4和第一球阀5,当水箱7中的自来水不满时,自来水水管自动打开第二单向阀4和第一球阀5,从而使得自来水灌入到水箱7中,在第一出水管2-1上安装了第二球阀6,通过第二球阀6来控制应急供水,在第二出水管2-2上安装了第一单向阀3。附图1中,实线箭头为正常供水时,自来水流动的路径,虚线箭头为应急供水时,自来水流动的路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供水装置安装在房间允许的最高位置。当自来水的管网有水压时,自动打开第二单向阀4和第一球阀5,然后自来水直接注入到水箱7,此时第二球阀6关闭,自来水注满水箱7后,第一单向阀3自动关闭,水流会顺着实线方向流经出第二出水管2-2,同时,水箱7内的水始终与管网的水进行流通,从而不会形成死水,且始终保持满水箱7状态。始终保持水质新鲜。当管网无水压时,由于重力作用,第二单向阀4自动关闭,切断水箱7内的水回流至管网。用户只需开启第二球阀6,在重力作用下,第一单向阀3自动开启,水箱7体内的自来水会顺着虚线方向流经出第一出水管2-1。用户即可正常使用水箱7内的自来水,作为应急水源。
本供水装置解决了因管网停水给居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没停水的情况下,家里随意用水,水箱内的水参与市镇管网的水流通,从而保证水箱内24小时都有满满一水箱新鲜的水。任何时候的突然停水,因此水箱安装在家中进水管的第一个,且是最高的一个储水装置,所以只需轻轻一拨开关,家里所有的水龙头,包括卫生间的抽水马桶等,都能正常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曙明,未经潘曙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327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