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制桩复合地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32125.5 | 申请日: | 2014-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53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陈先志;崔国游;吴世华;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五方合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12 | 分类号: | E02D27/12;E02D27/16;E02D27/14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陈大通 |
地址: | 450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 复合 地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地基,具体涉及一种预制桩复合地基。
背景技术
复合地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由于能显著改善地基的承载力,减小地基沉降,并有效抑制地基土体侧向变形这一特点而成为一种比较理想的软土地基处理方式,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广泛应用。随着人们对其理论分析的深入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复合地基的种类和施工机械越来越多。
对于什么是复合地基,在学术界和工程界存在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只要桩体与基础不相连接就是复合地基,相连接就不是复合地基,至于桩是柔性桩还是刚性桩并不重要;也有意见认为,桩体的刚度大小、桩体是否与基础相连均无关重要,关键是工作状态下,能否保证桩和桩间土是否共同承担由基础传递的荷载。从近年发展趋势来看,复合地基的概念在不断被拓广,侧重荷载传递机理的广义复合地基概念因揭示了复合地基的本质而被重视和发展。
但是,由于施工工艺的原因,类似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等取土成孔桩,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不可忽略。该种桩型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周边场地地面下沉、路面或建筑物墙体开裂等问题。同时,本应以处理软弱地基为目的,反而因土质软弱使成桩质量较难保证,尤其是对存在液化砂层或工程特性较差的粉质黏土层、淤泥质土层的地基中,经常出现断桩、缩颈等施工质量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改善预制桩的施工,同时大大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的预制桩复合地基。
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预制桩复合地基,包括呈矩阵均布设置的预制桩单元、设置在预制桩单元上均匀平铺的褥垫层和硬化地基面,所述的预制桩单元包括多个呈矩阵排列的竖直设置在土层中的增强体和设置在各个增强体顶部的预制桩承台,所述的增强体包括增强体本体和设置在增强体本体四周的载荷分布筋。
所述的载荷分布筋为呈螺旋设置在增强体本体四周的螺旋叶片。
所述的硬化地基面包括设置在褥垫层上侧的混凝土层和设置在混凝土层上与预制桩单元对应的钢筋混凝土基座。
所述的增强体本体为钢筋混凝土桩柱。
所述的褥垫层为碎石,褥垫层厚度为200mm~450mm。
所述的混凝土层厚度为75mm~120m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和设计,使得复合地基的预制桩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对原有的地质土层结构进行破坏,能够有效的对整个地基的承载力大大的改善和提高,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整体承载能力强,土层结构紧密,相互之间作用力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1为增强体本体、螺旋叶片、3为预制桩承台、4为土层、5为褥垫层、6为混凝土层、7为钢筋混凝土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制桩复合地基,包括呈矩阵均布设置在土层4内的预制桩单元、设置在预制桩单元上均匀平铺的褥垫层5和硬化地基面,所述的预制桩单元包括多个呈矩阵排列的竖直设置在土层中的增强体和设置在各个增强体顶部的预制桩承台3,所述的增强体包括增强体本体1和设置在增强体本体1四周的载荷分布筋,所述的载荷分布筋为呈螺旋设置在增强体本体1四周的螺旋叶片2,所述的硬化地基面包括设置在褥垫层5上侧的混凝土层6和设置在混凝土层6上与预制桩单元对应的钢筋混凝土基座7,所述的增强体本体1为钢筋混凝土桩柱,所述的褥垫层5为碎石,褥垫层厚度为200mm~450mm,所述的混凝土层6厚度为75mm~12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五方合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河南五方合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321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