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收发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31490.4 | 申请日: | 2014-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18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王自力;彭奇;黄远军;许远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尔思光电(成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H04B10/40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林辉轮;王芸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收发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电器件,特别是一种光收发模块。
背景技术
光收发一体模块主要功能是实现光电/电光变换,简称光模块,通常由光电子器件、功能电路和光接口等组成,是光纤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封装形式的不同,主要分为SFP、GBIC、XFP等。其中,SFP光模块为热插拔小封装模块,SFP光模块的体积比GBIC模块减少一半,可以在相同的面板上配置多出一倍以上的端口数量,而其他功能基本和GBIC光模块一致。
现有的诸多光模块存在EMI泄漏问题,例如:SFP模块突出在机架之外,它们很可能产生EMI,或者泄漏系统内部的EMI,因此,如何避免EMI散射一直是光模块领域内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现有的光模块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不足之处:
1、现有的壳体与OSA颈部之间存在空隙,壳体内部的电磁辐射极易通过OSA端扩散出去形成电磁干扰;
2、现有的光模块通常由上壳体、下壳体通过接缝组装而成,由于上、下壳体均由刚性材质支撑,特定波长、波段的电磁波能够刚好从上、下壳体之间的接缝处散出形成电磁干扰;
3、现有的电路板通常由若干层间隔设置的金属板制成,而电路板本身由于与壳体直接连接后容易出现短路现象、无法直接与壳体相连来导电接地、从而消除电磁辐射,因此,电路板通电后仍然存在较严重的电磁干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减少壳体内部EMI向外扩散的光模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光收发模块,包括分设于壳体两端的光口和电口,所述壳体内部靠近光口的一侧设置有OSA,所述壳体内部靠近电口的一侧设置有PCB电路板,所述壳体包括底座和上盖,所述OSA与上盖之间设置有金属屏蔽板,所述金属屏蔽板的下端设置有插接口,所述金属屏蔽板通过插接口与OSA的颈部电连接;所述上盖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容纳金属屏蔽板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宽大于金属屏蔽板的厚度,所述金属屏蔽板上设置有弹性压块,所述弹性压块的一端与金属屏蔽板电连接,所述弹性压块的另一端沿金属屏蔽板的厚度方向向外突出、并与安装槽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OSA包括分设于壳体内左右两侧的TOSA和/或ROSA,OSA颈部呈柱状。
采用这样的结构,通过金属屏蔽板将OSA颈部与壳体电连接,使得OSA颈部能够借助壳体接地,从而将OSA上的EMI疏导;另外,由于金属屏蔽板本身能够从空间上对OSA与电口之间的空间进行隔挡,从而降低EMI直接通过OSA与壳体之间的空隙穿出。
优选的,所述金属屏蔽板与底座之间设置有导电泡棉。采用这样的结构,通过柔性材质的导电泡棉将金属屏蔽板与底座紧密连接,具有电连接的稳定性更好的有益效果。
优选的,所述弹性压块由金属屏蔽板的侧部弯折形成,所述弹性压块的端部压接于安装槽。采用这样的结构,具有电连接稳定性更佳、加工制造方便、拆装便捷的有益效果。
优选的,所述金属屏蔽板为柔性板,所述金属屏蔽板下端的插接口的宽度小于OSA颈部外径。采用这样的结构,金属屏蔽板的插接口与OSA颈部紧密地卡式连接,具有电连接稳定性更佳的有益效果。
优选的,所述上盖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用于容纳金属屏蔽板的安装槽。采用这样的结构,金属屏蔽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卡接于上盖左右两个安装槽中,拆装方便、连接稳定性好。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向上方延伸的侧挡板,所述上盖的两侧板向内侧凹陷的连接槽,所述两个连接槽的外壁限位于两个侧挡板的内壁之间,所述侧挡板的上端面呈锯齿状,所述连接槽与侧挡板上端面的配合面呈锯齿状。采用这样的结构,区别于现有的底座和上盖、以平缝方式连接,通过将底座与上盖的连接配合面设置成锯齿状后,避免了壳体内波长、波段相应的电磁波恰好从平缝中穿出,具有更好的电磁屏蔽效果。
优选的,所述上盖的连接槽的下端面呈锯齿状,所述底座上侧挡板内侧、与连接槽下端面的配合面呈锯齿状。采用这样的结构,通过在底座与上盖的内侧增设一组锯齿状的配合面,进一步避免了壳体内波长、波段相应的电磁波恰好从平缝中穿出,具有更好的电磁屏蔽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尔思光电(成都)有限公司,未经索尔思光电(成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314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通道并行光收发模组
- 下一篇:一体式SC光纤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