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硬脂酸内冷式冷却转鼓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130860.2 | 申请日: | 2014-03-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81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 发明(设计)人: | 陈培军;高苹;张道锋;杨玉香;李迎迎;刘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润银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5D1/02 | 分类号: | F25D1/02;C07C53/126;C07C51/4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71509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硬脂 酸内冷式 冷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硬脂酸生产冷却领域,直接涉及一种硬脂酸内冷式冷却转鼓。
背景技术
硬脂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材料,主要用于生产硬脂酸盐、 化妆品、塑料耐寒增塑剂等。在硬脂酸生产过程中,先将棕榈油进行氢化,氢化后棕榈油熔点升高,在经水解、精馏等工艺,制备硬脂酸,精馏出来的液体硬脂酸需要冷却,冷却转鼓是硬脂酸生产工艺的关键设备,其运行情况决定整个工段生产状态,而在转鼓中的冷却效果和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成品硬脂酸片的质量。现阶段硬脂酸厂主要使用的是单层薄壁冷却转鼓,采用在转鼓内表面喷冷却水方式,通过转鼓本体对外层附着的硬脂酸进行冷却,其主要缺陷在于:冷却水在转鼓内表面达不到100%接触,分布不均匀,导致冷却转鼓换热能力不能完全发挥,冷却程度不均匀,导致成品硬脂酸的质量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冷却水在转鼓内表面100%接触,分布均匀,冷却转鼓换热能力提高的内冷式冷却转鼓,以弥补现有硬脂酸单层薄壁冷却转鼓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硬脂酸内冷式冷却转鼓,具有冷却水进口管、空心转轴、分布管、外壳、冷却水通道、收集器、冷却水出水管、转鼓内壁、隔板、连通管,冷却转鼓两侧中心位置设置空心转轴,在空心转轴中心安装冷却水进水管、冷却水出水管,冷却水进水管、连通管、分布管、冷却水通道依次相连,冷却水通道、收集器、连通管、冷却水出水管依次相连,外壳与转鼓内壁由分布在两端的分布管、收集器焊接密封,外壳与转鼓内壁之间由均匀分布的隔板隔开,分布在隔板之间的分布管、收集器朝向冷却转鼓中心开孔,与转鼓内壁、外壳、隔板形成冷却水通道。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在冷却转鼓两侧中心位置设置空心转轴,在空心转轴中心安装冷却水进水管、冷却水出水管,冷却水进水管、连通管、分布管、冷却水通道依次相连,冷却水通道、收集器、连通管、冷却水出水管依次相连,外壳与转鼓内壁由分布在两端的分布管、收集器焊接密封,外壳与转鼓内壁之间由均匀分布的隔板隔开,分布在隔板之间的分布管、收集器朝向冷却转鼓中心开孔,与转鼓内壁、外壳、隔板形成冷却水通道的结构,冷却水由冷却水进水管进入连通管,由连通管进入分布管,在圆形的分布管中进行均匀分布,进入冷却水通道,冷却水100%的与冷却转鼓内壁表面接触,分布均匀,防止了在转鼓表面喷水不均匀的问题,冷却转鼓换热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冷却均匀,生产的产品质量稳定,该实用新型具有冷却均匀、冷却效率高等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硬脂酸内冷式冷却转鼓的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硬脂酸内冷式冷却转鼓的结构示意图,硬脂酸内冷式冷却转鼓,具有冷却水进口管1、空心转轴2、分布管3、外壳4、冷却水通道5、收集器6、冷却水出水管7、转鼓内壁8、隔板9、连通管10,冷却转鼓两侧中心位置设置空心转轴2,在空心转轴2中心安装冷却水进水管1、冷却水出水管7,冷却水进水管1、连通管10、分布管3、冷却水通道5依次相连,冷却水通道5、收集器6、连通管10、冷却水出水管7依次相连,外壳4与转鼓内壁8由分布在两端的分布管3、收集器6焊接密封,外壳4与转鼓内壁8之间由均匀分布的隔板9隔开,分布在隔板9之间的分布管3、收集器6朝向冷却转鼓中心开孔,与转鼓内壁8、外壳4、隔板9形成冷却水通道5。
工作原理
冷却水由冷却水进水管进入连通管,由连通管进入分布管,在分布管中均匀分布,经分布的冷却水进入由分布管、隔板、外壳、转鼓内壁、收集器形成的冷却水通道,冷却水与冷却转鼓内壁进行换热,硬脂酸被冷凝下来,形成固体,换热后的冷却水进入收集器,经连通管进入冷却水出水管,由于冷却水与冷却转鼓外壳100%的接触,分布均匀,使内冷式冷却转鼓外表面换热均匀,防止了在转鼓表面喷水不均匀的问题,冷却转鼓换热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生产的产品质量稳定,该实用新型具有冷却均匀、冷却效率高等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润银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润银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308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