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基坑围护的斜向支撑桩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29878.0 | 申请日: | 2014-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89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郭永;朱怀甫;郭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9 | 代理人: | 李斌 |
地址: | 31000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基坑 围护 支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围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基坑围护的斜向支撑桩结构。
背景技术
基坑在开挖过程中必然引起周围土体的变形,对周围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产生影响。严重的将危及其正常使用或安全,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深基设计和坑施工中会增加支护系统来稳定基坑安全,目前主要有三种形式:平撑、斜撑及反向锚固技术。
平撑目前被广泛的应用于深基坑,但是平撑占用了大量坑内空间,施工周期长,不利于挖土作业,后期拆除时安全隐患大,既提高了工程的成本又不利于环保。
反向锚固技术是近年推广的新技术,反向锚固的优点是基坑呈敞口开放式,挖土及结构施工便利但是容易产生群锚效应安全系数小稳定性差,施工工艺繁琐周期长,因锚固体超出用地红线不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斜撑多用于超大型基坑的中心环岛式施工,相对于平撑更具经济优势但施工中需先在基坑中心开挖,待底板施工完成后才能进行斜撑施工,且在建筑结构施工时必须预留施工缝,程序繁琐施工周期长,后期拆除及结构处理困难。
专利号“03267938.6”公开了一种建筑基坑支护用的斜撑,其包括斜梁和承台,其特征在于承台安放在拟建地下室底板下面的基坑底土体内,斜梁的下端与承台连为一体,上端与挡土物相连接或与挡土物顶上的冠梁相连接。该实用新型采用此种斜撑方式,相对于平撑方式,具有挖土容易,可大面积一次性挖土,缩短工期,但是在斜梁施工前预先开挖出承台工作面时需预留土方作为被动区稳定作用才能进一步施工,预留土方需要二次开挖极为不方便,斜撑的拆除工作也很麻烦,如果不拆除则不能解决建筑结构止水的问题。
随着基坑开挖的面积和深度越来越大,传统支护体系已很难满足安全经济的作用,传统支护形式的工程量大,造价高,在支撑部分开挖困难,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较多,工期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基坑围护的斜向支撑桩结构,解决了常规的基坑支护工艺造价高和施工不便的技术问题,保证了基坑施工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基坑围护的斜向支撑桩结构,包括围护桩、冠梁、基坑底板和建筑结构,还包括斜向支撑桩、止水装置和土壤改良结构,斜向支撑桩呈一定角度斜向植入于基坑底板以下的原始土壤中;斜向支撑桩顶端与围护桩顶端固定连接,嵌入于冠梁内部,与冠梁形成整体结构;所述斜向支撑桩底端和底端周围固定有土壤改良结构,所述土壤改良结构为土壤经过固化处理后形成的硬质固体结构;斜向支撑桩与建筑结构贯穿处在斜向支撑桩上设置有止水装置,所述斜向支撑桩与基坑底板贯穿处在斜向支撑桩上也设置有止水装置。
止水装置用于斜向支撑桩和基坑底板贯穿处之间的施工以及斜向支撑桩和建筑结构贯穿处之间的施工,在施工后期斜向支撑桩切割移除后,防止结构间缝的漏水问题;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桩受到外部土壤或结构物的压力,并将作用力通过斜向支撑桩传送至土壤改良结构,经过固化处理后的土壤改良结构,能够有效加大土壤的承载能力,提高斜向支撑桩的支撑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斜向支撑桩为H型钢结构、钢格构柱结构或钢管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围护桩使用拉森钢板桩、钢筋混凝士灌注桩、SMW工法桩或钢管桩。
作为优选,所述斜向支撑桩斜向插入土壤的角度小于45度。
作为优选,所述斜向支撑桩顶端与围护桩顶端通过放置预埋铁件焊接连接或通过钢筋绑扎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止水装置采用止水片,所述止水片与斜向支撑桩采用焊接方式连接。
作为优选,土壤改良结构为采用高压喷射水泥浆或者土壤固化剂对土壤固化处理后形成的硬质固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1、极大节约了传统支撑的施工周期;2、可实现无障碍挖土及结构施工;3、不需要大量的钢筋混凝土等施工材料,后期无需爆破清理,既环保又安全更降低了施工成本;4、所采用的止水片技术无需考虑施工缝的问题,后期结构处理极为方便;5、彻底解决因支撑拆除而产生的应力释放问题;6、彻底解决因支撑拆除而产生的基坑围护悬壁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产品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围护桩;2、冠梁;3、斜向支撑桩;4、土壤改良结构;5、止水装置;6、基坑底板;7、建筑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永,未经郭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298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