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检测昆虫移行能力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28803.0 | 申请日: | 2014-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59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黄福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陈静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检测 昆虫 移行 能力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检测昆虫移行能力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物技术以及医药学等实验科学领域,在进行实验研究及解决问题过程中,进行动物试验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大多动物实验的进行,其目的是通过对动物本身生命现象的研究,进而推用到人类,探索人类的生命奥秘,控制人类的疾病和衰老,延长人类的寿命。在科学研究中,实验动物充当着安全试验、效果试验、标准试验的角色。
目前,用作实验动物的动物种类繁多,包括哺乳动物、禽类、昆虫等。果蝇作为一种实验动物,因其饲养容易、繁殖快、染色体少,是一种较好的实验研究的工具。相比哺乳动物中数以亿计的神经元,果蝇的成虫中央脑仅有约10万个神经元,规模小得多。但果蝇具有较为丰富的行为能力,除了一些基本行为能力之外,也具有通常哺乳动物中可见的睡眠、学习记忆、打架等行为。因此,果蝇也可成为神经系统研究的工具。
对果蝇神经系统的研究中,果蝇移行试验是一个可直观观察研究果蝇行为的试验。现有技术中,人们通过手动方法观察果蝇移行,比如把10只果蝇装入塑料管中,盖上管盖,然后在桌面上用手垂直敲动塑料管,使管内果蝇处于管底,然后目测第一只果蝇或一半果蝇(5只)爬过管壁上某一指定高度所需要的时间到。但是,这一方法的缺陷是:1)在整个实验中,实验人员对塑料管的敲动难以保持一致,2)不能精确测量每只果蝇的移行高度,3)实验效率低,难以用于大通量筛选实验,4)误差大等。因此,本领域有必要开发高效、精确、可用于大通量筛选的对果蝇进行移行研究的实验工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检测昆虫移行能力的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检测昆虫移行能力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框架(1);
可视中空管(6),其上端包括管盖(8);可视中空管的数量为5-100个;
固定螺杆(7),其与管盖(8)连接,从而将可视中空管(6)固定于框架(1);
固定于框架(1)两侧的滑块(3);
水平底座(4);
垂直支架(2),其垂直固定于水平底座(4),该垂直支架(2)与滑块(3)相套接,滑块(3)能沿着垂直支架(2)上下移动。
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的用于检测昆虫移行能力的装置中,水平底座(4)下面还包括支撑脚(5)。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用于检测昆虫移行能力的装置中,可视中空管的数量为8-20个。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用于检测昆虫移行能力的装置中,还包括:移动驱动装置(9),其控制框架(1)沿着垂直支架(2)上下移动。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用于检测昆虫移行能力的装置中,所述的移动驱动装置(9)是电动马达。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用于检测昆虫移行能力的装置中,还包括:步进电机驱动器(10),其控制移动驱动装置(9)以设定的频率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方面由于本文的公开内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一种用于检测昆虫移行能力的装置的正视图。
图2、一种用于检测昆虫移行能力的装置的侧视图。
其中,各附图标记对应如下:
1:框架;
2:垂直支架;
3:滑块;
4:水平底座;
5:支撑脚;
6:可视中空管;
7:固定螺杆;
8:管盖;
9:移动驱动装置;
10:步进电机驱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鉴于现有技术中没有现成的昆虫移行能力的测试工艺,本设计人经过深入研究后,开发了一套适合于对昆虫进行移行能力测定的装置。为大规模昆虫移行能力试验、比较提供了有利支持。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中,对框架的制作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其能够发挥固定可视中空管的作用。对滑块、固定螺杆、水平底座、垂直支架等组件的制作材料也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应用的材料例如包括但不限于:塑料材料、金属材料、合金材料、玻璃等。
框架内可视中空管的数量是5-50根,有利于同时观测多个昆虫的移行能力(爬行能力),也有利于同时观测对照组昆虫以及试验组昆虫。所述的可视中空管是指能够观察到管内物质的管道。
所述的移动驱动装置可以是电动马达,用来驱动框架在垂直方向上移动。其它具有类似功能的可促进框架上下移动的装置可是可用的,例如杠杆装置、弹簧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288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