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小拔模角度纸浆模塑产品自动成型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28281.4 | 申请日: | 2014-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908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赖宗伸;陈建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赖宗伸;陈建锋 |
主分类号: | D21J3/00 | 分类号: | D21J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32 | 代理人: | 王顺荣;唐爱华 |
地址: | 中国台湾宜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小拔模 角度 纸浆模 产品 自动 成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超小拔模角度纸浆模塑产品自动成型机,尤指一种由挤压模下降一行程,以与吸浆模合模塑形,并可使吸浆模确实到达定点位置以与挤压模正确合模的超小拔模角度纸浆模塑产品自动成型机。
【背景技术】
早期很多工业产品、家用产品都是以塑料材料制造成型,后来研究得知由塑料材料制成的产品,容易释出毒素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难以回收再利用,或回收分解难以处理,回收处理费用庞大等问题,因塑料产品数量庞大,导致多年来已对环境保护产生严重伤害,在现今环保意识高涨的年代,寻找无毒且容易回收处理的材料,已成为研究及实际应用上的主流。
目前已有发展以纸浆及/或植物纤维材质混合为材料,由一纸浆模塑产品成型机的吸浆模进行吸浆,再与一挤压模压制塑形,然后经过热压定型技术制造而成的产品,称之为「模塑产品」或「纸塑产品」,与「塑料产品」在名词及定义上做出明显区分。以纸浆及/或植物纤维材质混合为材料制成的「模塑产品」因容易回收再制造,所以符合环保再利用的节能减碳趋势,也因此模塑产品能快速受到工商业界及大众重视并乐于接受及采用。
「模塑产品」的制造必须经过「吸浆塑形」及「热压整形」二道制造过程,因此习知制造模塑产品的成型机上会配设有可以进行「吸浆塑形」制程的装置,以及可以进行「热压整形」制程的装置,其中,可以进行「吸浆塑形」制程的装置是有一主机架,下方设有一浆箱,该主机架上设有一可上下移动的框体,该框体上设有一吸浆模,停止动作时该吸浆模朝下且停留于一起始位置,启动作用时该框体由外在动力带动下降,连动使该吸浆模下降一行程进入浆箱内,并由一外在的真空抽吸装置透过该吸浆模表面的多数吸浆孔对浆料进行真空吸附,使在该吸浆模表面上形成一层饱满的浆料层,然后该框体被带动上升,连动该吸浆模连同该浆料层被带动离开浆箱并上升回位,过程中该浆料层会因真空抽吸力量持续作用而逐渐降低湿度,该框体上升的同时,由一同样设于该框体上的翻转机构带动框体(连同该吸浆模及浆料层)整体翻转,使该吸浆模及该浆料层朝上,并继续向上移动一行程去与一设于该主机架内部上方的挤压模合模,以对浆料层挤压(压制)塑形为一初胚品;因该吸浆模与挤压模间共同留存的空间即为预期模塑产品的轮廓,所以由该吸浆模与挤压模对浆料层共同挤压(压制)后,所塑造出来的初胚品即为接近预期模塑产品型态,但尚具相当湿度的中间产品;接着,该框体(连同该吸浆模及吸附住的初胚品)被带动下降,使该吸浆模及初胚品离开挤压模,工作至此即完成「吸浆塑形」的制程。
接着,必须进行「热压整形」的制造过程,方可使初胚品变成正式的模塑产品,其是在该主机架侧面设有一侧机架,由一移动装置上设置有一热压下模(同时亦为移动模),并配设另一真空吸附装置,将该移动装置的热压下模(即移动模)移动至该吸浆模及初胚品正下方,然后该框体带动该吸浆模及初胚品下降,将初胚品置入该热压下模(即移动模)内,然后停止该吸浆模的真空抽吸力量,并反执行吹气动作,同时启动该热压下模(即移动模)的真空抽吸力量,以吸附住该初胚品,然后该框体带动该吸浆模上升回位(此时该初胚品已转移到该移动模上),同时该热压下模(即移动模)移动至一设于该侧机架内部上方的热压上模正下方,接着该热压上模被另一外在动力带动下降与该热压下模(即移动模)合模,并即启动热量对该初胚品展开热压整形作用,同时保持该热压下模的真空抽吸力量,以利快速抽吸蒸汽,使初胚品达到快速干燥的效果,此制程除令该初胚品完全干燥外,并令该初胚品定型;当完成热压整形作业后,原本的初胚品就已经转换为模塑产品,接着该热压上模停止加热并被带动上升回位,同时该移动模吸附带动该模塑产品向侧机架外移动,再将模塑产品收集。
就习知制造模塑产品的成型机而言,最大缺失在于其翻转机构的翻转动作难以掌控,操作过程中时有翻转动作过或不及的情形发生;再者,该框体的上下移动动作是由外在动力(一般是动力缸体)推动,行程中并无其他机构扶持对正,故上升或下降到达定点时,时有偏移和吸浆模板不平行情形发生,以致吸浆模被带动上升与挤压模合模时,或被带动下降与移动模合模时,常发生合模不正的情形,而须停机再调校。此种合模不正的情形除造成良率降低外,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浪费工时及人力,造成制造成本居高不下的缺失,实值改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赖宗伸;陈建锋,未经赖宗伸;陈建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282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