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离子电池自动检漏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127952.5 | 申请日: | 2014-03-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58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 发明(设计)人: | 李伯虎;杨德财;赵志鹏;刘晚库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皇城相府中道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3/10 | 分类号: | G01M3/10 |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4105 | 代理人: | 郭海燕 |
| 地址: | 048000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自动 检漏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自动检漏设备。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移动式通讯设备、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以及电动汽车,包括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方形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圆柱锂离子电池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对讲机、便携式DVD,仪器仪表、音响设备、航模、玩具、摄像机、数码照相机等电子设备、照明设备、矿灯、报警系统、电子门锁、军品装备等行业上,同时由其组成的锂电池组也应用到了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大巴等行业的动力电源上,市场发展前景无限。圆柱锂离子电池封口是利用设备瞬间产生的巨大压力将电池壳以及盖帽压至工艺所要求的尺寸以达到电池封口的目的。但是在操作过程中易出现封口不良,从而导致后续注液,化成过程中出现漏液,造成锂离子电池容量低、内阻大等不良。因此,检测圆柱锂离子电池因封口缺陷就显得极其重要。传统检测方法:将惰性气体通过气管连接到待测电池充气嘴,通过观察压力表读数随时间的变化确定漏液情况。这种检测方法需要长时间观察读数,以便能准确的判断是否漏气,因此,效率很低。另外,这种检测方法的直观性较差,辨别度不高,容易误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传统检测锂离子电池的方法存在效率低、直观性差,辨别度不高、容易误判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检测效率高,并能长期、稳定工作的锂离子电池自动检漏设备。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而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锂离子电池自动检漏设备,包括壳体,其中:还包括装有去离子水的Ⅰ号储水箱、电机、装有去离子水的Ⅱ号储水箱、液位传感器、电池夹具、气缸支架、充气嘴升降气缸、充气嘴、检测电池升降气缸和时间继电器;
所述Ⅰ号储水箱和电机设置在壳体的下部,Ⅱ号储水箱设置在壳体的中部平台上,Ⅰ号储水箱通过水管与Ⅱ号储水箱相通,电机安装在水管上,液位传感器设置在Ⅱ号储水箱的侧 壁中上部且液位传感器的信号端与电机的控制开关相连接;电池夹具设置在Ⅱ号储水箱的上方,气缸支架设置在电池夹具的上方并与电池夹具相连接,在气缸支架上设有充气嘴升降气缸,充气嘴升降气缸的伸缩杆穿过气缸支架,在充气嘴升降气缸的伸缩杆端部设有充气嘴,充气嘴与氮气管相连通,检测电池升降气缸的底端与壳体相连接,检测电池升降气缸的伸缩杆与气缸支架相连接,充气嘴升降气缸和检测电池升降气缸都与压缩空气管相连通;时间继电器设置在壳体的上部且分别与充气嘴升降气缸、检测电池升降气缸和充气嘴的控制开关相连接;
在壳体的中部平台上Ⅱ号储水箱的一侧设有自动控制按钮和手动控制按钮,在壳体的中部平台上Ⅱ号储水箱的另一侧设有电池夹具加紧/松开按钮、充气嘴气缸上升/下降按钮、氮气充气/排气按钮和检测电池升降气缸上升/下降按钮,所述自动控制按钮与时间继电器相连接;所述手动控制按钮与电池夹具加紧/松开按钮、充气嘴气缸上升/下降按钮、氮气充气/排气按钮和检测电池升降气缸上升/下降按钮相连接;所述电池夹具加紧/松开按钮与电池夹具的控制开关相连接,充气嘴气缸上升/下降按钮与充气嘴升降气缸的控制开关相连接,氮气充气/排气按钮与充气嘴的控制开关相连接,检测电池升降气缸上升/下降按钮与检测电池升降气缸的控制开关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两个灯管,所述两个灯管分别安装在Ⅱ号储水箱的顶部和底部,该灯管用于实现对锂离子电池检测部位的清晰观察。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夹具由两块夹板组成,每个夹板上设有至少四个半圆弧,两块夹板之间通过弹簧销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皇城相府中道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山西皇城相府中道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279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干拌型保温砂浆
- 下一篇:用废旧陶瓷制作的陶瓷制品及其制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