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动式直升机起降平台可倒安全网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126925.6 | 申请日: | 2014-03-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650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 发明(设计)人: | 胡巧玲;邓爱民;胡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
| 主分类号: | B64F1/00 | 分类号: | B64F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仇蕾安;高燕燕 |
| 地址: | 430064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动式 直升机 起降 平台 安全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船舶领域使用的用于保护直升机起降平台作业人员安全的安全网,具体涉及一种气动式直升机起降平台可倒安全网。
背景技术
直升机起降平台可倒安全网是直升机作业船舶所必配的保障设备,设置于起降平台舷侧,具有竖起与放下两种工作状态,竖起时,能够保障起降平台作业人员安全,放倒时,不影响直升机的悬停或起降作业。起降平台可倒安全网主要由网片、收放机构和固定装置组成,目前国内现有安全网收放机构的形式有两种:手动收放式与液压收放式,区别主要在于收放机构原理的不同。手动收放式直接采用人工钩挂网片或手摇操作手柄转动蜗轮、蜗杆实现安全网网片的收放,该种形式原理简单成本低,但工作时由于需要操作人员站至舷边进行逐个网片的操作,因此效率低下,费时长,以中型直升机起降平台为例,若仅一人手动操作,全部平台可倒安全网网片的收起约需半个小时,并且在较大海况下作业非常危险,曾经就出现过操作人员在操作挂钩收放式安全网时掉入大海的事故。液压式安全网需在船上设置专用液压泵站,通过众多液压管支路与每个网片的液压油缸执行机构相连接,以液压动力形式驱动执行终端实现网片的收放,液压式安全网可通过控制终端进行一键式操作,解决了手动收放的效率低及安全性问题,但带来的另一方面问题是,大大增加了成本,同时由于起降平台下方等区域布满了液压管路,在长时间压力作用下,管路接头处会产生液压油渗漏,保养及维修耗尽人力及物力但仍无法解决漏油的根本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动式直升机起降平台可倒安全网,能有效提高操作效率及安全性,且结构简单、成本低、维护方便。
一种气动式直升机起降平台可倒安全网,由均布排列的安全网单元构成,每个安全网单元包括网片、底座,该可倒安全网还包括驱动及锁紧模块和供气管路,外围设备气源为供气管路供气,所述驱动及锁紧模块包括驱动气缸、锁紧气缸、手动阀、手动换向阀、压力表、压力开关、减压阀、开关阀和滤清器,所述网片由网架和网绳构成,网架与底座铰接,底座与直升机起降平台焊接固定,网架上设有销孔,锁紧气缸的锁紧销在网架竖起时与所述销孔对应,驱动气缸的驱动端与网架固定连接,供气管路顺次经过滤清器、开关阀、减压阀后分为两路,一路经过压力开关、压力表、手动阀连入驱动气缸,另一路经过、手动换向阀连入锁紧气缸。
进一步的,安全网单元的驱动气缸和锁紧气缸分别连入同一路供气管路。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利用船上原有压缩空气气源,采用气动动力形式,有效简化了设备配置,同时从根本上解决了液压安全网管路液压油泄露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安全网单元的驱动气缸和锁紧气缸分别连入同一路供气管路,能够通过手动阀集中控制,操作人员无需站至平台边缘逐个对安全网单元操作,有效提高操作效率与作业安全性;
3、本实用新型无需电动操作,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只需定期检查管路压力或补充气体即可,减少了保养及维修造成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进一步为安全网的有效控制提供了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放倒状态下气动式直升机起降平台可倒安全网总布置图;
图2为安全网单元竖起状态示意图;
其中,1-网架,2-网片,3-底座,4-驱动及锁紧模块;
图3为气动式直升机起降平台可倒安全网的示意图;
其中,5-气源,6-滤清器,7-开关阀,8-减压阀,9-压力开关,10-压力表,11-手动换向阀,12-手动阀,13-锁紧气缸,14-驱动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动式直升机起降平台可倒安全网,由均布排列的安全网单元构成,每个安全网单元包括网片2、底座3,还包括驱动及锁紧模块4和供气管路,如图1所示为放倒状态下气动式直升机起降平台可倒安全网总布置图。
该可倒安全网还包括驱动及锁紧模块4和供气管路,外围设备气源5为供气管路供气,驱动及锁紧模块4包括驱动气缸14、锁紧气缸13、手动阀12、手动换向阀11、压力表10、压力开关9、减压阀8、开关阀7和滤清器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未经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269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手机贴膜售膜机
- 下一篇:一种四旋转扑翼飞行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