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线缆加工设备的送线旋转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126798.X | 申请日: | 2014-03-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61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 发明(设计)人: | 王彦齐;郭得岁;胡德超;易红建;李丹;刘铁铮 | 申请(专利权)人: | 鹤壁海昌专用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 |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张绍琳;郑园 |
| 地址: | 45803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缆 加工 设备 旋转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加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可以同时实现线缆进给和旋转的线缆加工设备的送线旋转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现代工业设计中对线缆加工设备对生产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线缆进给和旋转机构是线缆加工设备中的影响效率的关键机构,而目前的结构是送线系统和旋转系统是独立分开的串联结构,这样会降低生产效率、占用过多生产空间、增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是现有技术中送线系统和旋转系统独立分开串联连接,使生产效率降低、生产空间占用多、成本增加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并联的线缆加工设备的送线和旋转机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线缆加工设备的送线旋转机构,包括送线机构和旋转机构,送线机构和旋转机构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所述送线机构包括动力装置以及安装在动力装置上的送线装置和测量装置;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依次穿过安装板和固定板与同步带轮连接,同步带轮上套有旋转同步带,同步带轮的正上方是支撑座,支撑座紧固在固定板上,安装板的一端设有调节板,安装板的另一端设有安装连接机构的安装孔;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用于安装送线机构的带轮盘、安装在带轮盘内的轴承、安装在带轮盘内的用于与旋转机构连接的外安装盘。
所述送线装置包括对称设置于被传送电线左右两侧的主动带轮、从动带轮和同步带,同步带之间形成的夹送被传送电线的输送通道,输送通道旁设有测量轮;所述测量装置包括与从动带轮、测量轮连接的编码器以及与编码器连接的喷砂轮。
所述送线装置被传送电线左侧有左主动带轮、左从动带轮和左从动带,送线装置被传送电线右侧有右主动带轮、右从动带轮和右从动带,左从动带轮通过左同步带与左主动带轮联动,右从动带轮通过右同步带与右主动带轮联动,且左同步带与右同步带对称设置于被传送电线的左右两侧,左同步带与右同步带之间形成夹送被传送电线的输送通道,输送通道的前后两端均设有导向件;左从动带轮和右从动带轮分别套装在位于所述动力装置中的左从动带轮固定座和右从动带轮固定座上,左从动带轮固定座上设有滑块,滑块上固设有左凸柱,左从动带轮套装于左凸柱上,右从动带轮固定座上设有滑块,滑块上固设有右凸柱,右测长送线轮套装于右凸柱上,左从动带线轮固定座内还装设有一气缸,右从动带轮固定座固定于气缸的输出轴上,且气缸的中心轴线与被传送电线的中心轴线相垂直;左主动带轮和右主动带轮分别销钉固紧连接,左驱动带轮和右驱动带轮经伺服电机通过中间传动机构驱动,中间传动机构、左从动带轮固定座、右从动带轮固定座、左主动带轮和右主动带轮均设置在动力装置的安装盘中。
所述送线装置包括对称设置于被传送线缆左右两侧的左滚花轮和右滚花轮,左滚花轮与右滚花轮之间形成夹送被传送线缆的输送通道,在输送通道的旁设有测量轮;所述测量装置包括与左滚花轮和右滚花轮、测量轮连接的编码器以及与编码器连接的喷砂轮。
所述旋转机构中支撑座为L型支撑座,L型支撑座较长的一边在同步带轮的正上方,L型支撑座较短的一边通过销钉和螺栓紧固在固定板上与同步带轮同一径向;所述调节板位于安装板靠近支撑座且与支撑座同一径向的一端。
所述带轮盘为U型带轮盘,且轴承内圈通过C型固定圈与带轮盘内圈固紧,轴承外圈通过圆形固定圈与外安装盘固紧。
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机构将送线机构和旋转机构连接,使其在送线的同时可以旋转,可有效提高线缆加工设备的生产效率,同时也简化线缆加工设备的系统结构、降低设备成本,此外测量轮、编码器和喷砂轮共同完成线缆长度的测量,提高了测量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送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送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左、右从动带轮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送线旋转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2中送线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鹤壁海昌专用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鹤壁海昌专用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267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楔形结构的安全防护窗
- 下一篇:一种热风循环余热再利用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