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型挖掘机负载敏感多路阀的进油阀体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25076.2 | 申请日: | 2014-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63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薛源;翟海燕;邢红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27/02 | 分类号: | F16K27/02 |
代理公司: | 徐州支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4 | 代理人: | 张荣亮 |
地址: | 221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型 挖掘机 负载 敏感 多路阀 阀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负载敏感多路阀的进油阀体,特别是一种用于小型挖掘机负载敏感多路阀的进油阀体,属于多路阀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小型挖掘机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小型机械,具有效率高、功能全面、操控性好等特点。但是由于整机工作时复合动作频繁,负载时刻变化,导致液压系统冲击不断,严重影响整机操控性和系统元件的寿命。
现有的小型挖掘机只采用一个液压泵作为液压油源,为保证复合动作时执行机构的协调性,往往采用抗流量饱和的液压系统,在这种系统中,所有执行机构的负载经过比较得出的最高压力反馈到变量泵并调节泵的排量。当变量泵最大流量不够时,系统控制泵输出的流量等比例地分配给各执行机构,防止负载小的执行机构速度过慢或停止;变量泵流量足够时,控制泵仅输出系统需要的功率,最大限度的减少功率损失。
在现有的技术方案中,由于挖机工作时负载时刻变化,导致反馈信号极不稳定,这种信号反馈给变量泵,导致变量液压泵输出的压力和流量变化太快,整个液压系统稳定性很差,严重影响整机操控性和系统元件的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提高液压系统稳定性以及减小液压系统的冲击性的小型挖掘机负载敏感多路阀的进油阀体。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型挖掘机负载敏感多路阀的进油阀体,包括阀片本体,所述阀片本体上设置有进油口一、进油口二、回油口一和回油口二,所述进油口一和进油口二上分别连接有油腔一和油腔二,回油口一和回油口二上连接有油腔三和油腔四,还包括系统最高负载压力油道、LS压力信号通道、油腔五、油腔六、定差溢流阀孔和油腔七,所述阀片本体的左上方设置有用于安装过载补油阀的过载补油阀插装孔,且过载补油阀的高压口与油腔一连接,其低压口与油腔四连接;阀片本体的右上方设置有用于安装减压阀的减压阀安装孔;油腔七的下端与系统最高负载压力油道连接,其下端与减压阀的弹簧腔连接;油腔五的下端与作用于变量泵上的LS压力信号通道连接,其上端与减压阀的出油口连接;油腔六一端通过定差溢流阀芯内部油道与进油口二连接,另一端与减压阀的进油口连接;所述定差溢流阀孔设置在阀片本体的中部,且阀片本体通过安装在其中的定差溢流阀芯来控制与定差溢流阀孔连通的油腔的接通与阻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系统最高负载压力油道与LS压力信号通道之间可以设置调速阀或气囊式蓄能器等能够缓和或吸收压力波动的装置或元件以代替减压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负载最高压力油道和LS压力信号通道之间有了减压阀的缓冲作用,有效减小负载最高压力时刻变化带来的压力波动,作用在泵上的LS反馈压力相对稳定,从而使泵输出的油液流量较稳定,减小了系统中的压力冲击,提高了整个液压系统的稳定性和整机操控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负载敏感多路阀进油阀片的本体剖视图;
图2为负载敏感多路阀进油阀片的装配体剖视图;
图3为负载敏感多路阀进油阀体的液压原理图。
图中:11、油腔三,12、回油口一,13、进油口一,14、油腔一,15、阀片本体,16、过载补油阀插装孔,17、油腔四,18、油腔二,19、进油口二;110、回油口二,111、系统最高负载压力油道;112、LS压力信号通道,113、油腔五;114、油腔六,115、定差溢流阀孔,116、油腔七,117、减压阀安装孔,21、减压阀,22、定差溢流阀芯内部油道,23、过载补油阀,24、定差溢流阀芯,31、负载最高压力Fm油道,32、减压阀通道,33、节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250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丙戊酸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汽车爬坡能力测试装置中的上坡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