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加强管抑振复合车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24782.5 | 申请日: | 2014-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69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建;赵莹;战洪美;张胜波;刘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轻骑摩托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11/02 | 分类号: | B62K11/02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25001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强 管抑振 复合 车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车架,具体的说是一种双加强管抑振复合车架。
背景技术
摩托车车架是摩托车各总成的安装基体,它是整车的骨架,车架不仅承受着乘员和发动机等总成的质量,而且还承受发动机及其它部件传给车架的各种力和力矩。车架的结构型式、刚度以及强度直接关系到摩托车行驶过程中的动力学特性和行驶安全性,合理的设计方案不仅能够缓解车架应力集中而且还能提高骑乘的舒适性。
传统踏板摩托车的车架多采用单梁结构,即中间是直径比较粗的钢管,左右两侧各为一相对细的钢管弯曲成型,这种结构只能适应速度比较低,受震动冲击比较小的小排量踏板摩托车。对于速度比较高,整车质量大,载重量大的中小排量摩托车而言,其所承受的冲击、振动及力矩都相应的增大,共振问题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现在,大排量踏板摩托车的车架也有采用铝制锻件结构,但此方案成本较高,不适用于中小排量摩托车的市场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使车架应力得到分解,降低车体共振的双加强管抑振复合车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加强管抑振复合车架,其包括前立管、主管、左侧管、右侧管、后横管、左加强管和右加强管,所述主管的前端固定在所述前立管中部,并斜向下延伸;所述主管中部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侧管和右侧管的前端相连;所述左侧管和右侧管均从前端逐步向下倾斜至水平,水平延伸一段距离后向上翘起并向斜后方延伸,左侧管和右侧管的末端通过所述后横管连接在一起;所述左侧管和右侧管的水平延伸处为踏板区,左侧管和右侧管从所述踏板区向上翘起后向斜后方延伸部分依次为头盔箱区和车尾区;所述左加强管和右加强管的前端分别固定在所述踏板区左侧管和右侧管的底部,左加强管和右加强管的后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头盔箱区左侧管和右侧管的底部;所述左加强管与左侧管之间,右加强管与右侧管之间分别设置有连接板;在所述踏板区设置有“H”型踏板,踏板的中部底面分别固定在左侧管和右侧管上;在所述头盔箱区横向设置有头盔箱支撑杆,所述头盔箱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左侧管和右侧管上。
所述左加强管和右加强管的前端分别固定在所述踏板区左侧管和右侧管的底部偏外侧,左加强管和右加强管的后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头盔箱区左侧管和右侧管的底部偏外侧。
所述主管从前立管中部斜向下延伸到所述踏板区,所述踏板的底面固定在主管上。
所述连接板上设有圆形通孔。
在所述车尾区设置一后尾加强板,所述后尾加强板固定在所述左侧管和右侧管的末端。
它还包括两个前立管加强板,在所述前立管和左侧管前端之间固定一前立管加强板,在所述前立管和右侧管前端之间固定一前立管加强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它分别在左侧管和右侧管的两侧分别设置左加强管和右加强管,提高了车架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并使该段车架的应力得到分解,避免应力集中导致的车架变形和断裂;在踏板区采用“H”型踏板,强度高,安装方便,节省了材料;整个车架结构合理,节省了材料,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立管;2主管;3前立管加强板;4左侧管;5右侧管;6左加强管;7右加强管;8头盔箱支撑杆;9头盔箱固定板;10后横管;11后尾加强板;12左连接板;13右连接板;14踏板;15踏板区;16头盔箱区;17车尾区;18座箱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前立管1(图1中未画出)、主管2、左侧管4、右侧管5、后横管10、左加强管6、后尾加强板11和右加强管7,图中为标出的结构均为摩托车车架在现有技术领域中所常见的结构,在这里也不再一一赘述;所述主管2的前端焊接在所述前立管1中部后侧,主管2从前立管1中部的后侧斜向下延伸一端距离后水平延伸到所述踏板区15,踏板14的底面焊接或通过螺栓固定在主管2上;所述主管2的向下倾斜段的中部左右两侧分别与左侧管4和右侧管5的前端焊接,为了增强前立管的稳定性,左侧管4和右侧管5的前端继续向斜上方延伸出一段距离,在所述前立管1和左侧管4前端之间焊接一前立管加强板3,在所述前立管1和右侧管5前端之间也焊接一前立管加强板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轻骑摩托车有限公司,未经济南轻骑摩托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247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