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尾灯的光源均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24247.X | 申请日: | 2014-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75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叶庚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真丰企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10 | 分类号: | F21S8/10;F21V13/02;F21W101/02;F21W101/14;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尾灯 光源 均匀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尾灯的光源均匀装置,尤其是指一种具备均匀发光的效果且具有增进晕光及防止光源刺眼功能的车辆尾灯的光源均匀装置。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已公开的导光条光学结构,包括:一具有出光面A1的导光体A,其对应该出光面A的底面A2,设为均匀化粗糙面;一紧密设置于该底面A2的片体B,其并形成一朝向该底面的漫射层B1,该漫射层B1为均匀化粗糙面;及至少一设置于该导光体A周面的光源C,该光源C产生光线进入导光体内部,部份光线行进至片体的漫射层B1,形成漫射光自该出光面A1向前投射。
上述已公开的导光条光学结构仍具有下列缺点亟待改善:
1.上述导光体A为不规则形状的条状结构,其光源C设于导光体A的周面,其存在导光体A无法均匀透出光源C的问题,常见周面较亮、中段不亮的缺点。
2.上述呈长短不一、形状不规则及厚度不同的导光体A,必需各自分开成型,需要多个模具参与生产,其制造成本偏高亟待改善。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导光条光学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尾灯的光源均匀装置,其不仅具备均匀发光的效果,更具有增进晕光及防止光源刺眼的功能。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车辆尾灯的光源均匀装置,其组设于车辆尾灯的底座及灯壳之中,包括:一组设于灯壳内侧的光源导出板,该光源导出板的前端面设有多个透光凸部,且相邻的透光凸部与透光凸部之间是为导光平面;一组设于光源导出板内侧的光源定位座,该光源定位座的外端面设有多个第一发光元件及多个荧光透光部,该第一发光元件对应各导光平面的位置及形状设置,该荧光透光部对应该透光凸部的位置及形状设置;及多个组设于光源定位座内侧的光源电路板,该光源电路板对应该荧光透光部的位置及形状设置,且各光源电路板外端面均设有第二发光元件。
上述光源导出板的透光凸部表面设为均匀的不平整雾面。
上述荧光透光部设为白色。
上述光源定位座设为不透光。
上述第二发光元件的灯光设为红色。
上述第一、二发光元件为LED灯。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车辆尾灯的光源均匀装置具有下列优点:
1. 本实用新型光源均匀装置各相关构件链接,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创新,具有同范畴产品未曾思及的新颖性。
2. 本实用新型光源均匀装置的光源导出板,将形状不一、长短不同及厚度有异的多个透光凸部集结于一体成型,一节省制造成本、导光效果确实的创新。
3.本实用新型光源导出板的透光凸部表面,设有均匀不平整的雾面,其具有均匀第二发光元件的亮度、增加晕光效果及防止光源刺眼的优点。
4.本实用新型位置对应及形状相同的荧光透光部及透光凸部,借由第二发光元件的穿透光源,可呈现形状不一、长短不同及厚度有异的红色光条视觉,其相关构件的连结关具有进步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导光条光学构造的构件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光源均匀装置的构件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光源均匀装置的构件组设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光源均匀装置的均匀透光示意图。
符号说明
A导光体 A1出光面 A2底面
B片体 B1漫射层 C光源
1车辆尾灯 11底座 12灯壳
2光源均匀装置 21光源导出板 211透光凸部
212导光平面 22光源定位座 221第一发光元件
222荧光透光部 23光源电路板 231第二发光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请参阅图2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尾灯1的光源均匀装置2,其组设于车辆尾灯1的底座11及灯壳12中,该光源均匀装置2包括:
一组设于灯壳12内侧的光源导出板21,该光源导出板21的前端面设有多个透光凸部211,且相邻的透光凸部211与透光凸部211之间是为导光平面212。该光源导出板21的透光凸部211表面设为均匀的不平整雾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真丰企业有限公司,未经真丰企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2424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软内饰成型冲切一体式模具
- 下一篇:一种密胺树脂塑料及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