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不会轴向窜动的导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124129.9 | 申请日: | 2014-03-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10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 发明(设计)人: | 杨银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银娟 |
| 主分类号: | H02G11/02 | 分类号: | H02G1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505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会 轴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不会轴向窜动的导缆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在市政建设中铺设地下管线时候,电缆头从街道一端窨井口进入,然后通过街道另一端窨井口出来,施工作业时候,往往需要在出缆井口旁边安装一台电缆绞车,把粗大的电缆缓缓拉过来;为了避免电缆表皮与窨井口混凝土地面接触磨破,现有技术一般采用一个简单滚轮,架在窨井口上方把电缆放在滚轮槽内拉出来,这种方法经常发生电缆脱槽,滚轮卡死电缆皮磨破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安全可靠的新型的导缆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不会轴向窜动的导缆装置,包括机架1、导轮机构2、套筒3,所述的机架1两边侧面板上分别设有套筒轴孔12、两个倒“U”形导轮轴长孔11;所述导轮机构2通过倒“U”形导轮轴长孔11进入机架1内部,导轮机构2上导轮轴23两端分别通过止动片7和螺栓8与机架1侧面板连接起来;所述套筒3通过套筒轴31与机架上两个套筒轴孔12连接起来,套筒轴31两端分别连接上螺母32。
其中,所述的导轮机构2包括导轮25、导轮轴23,所述导轮25外表面设置成凹槽,导轮25内孔两端分别装有轴承22和挡圈21;所述导轮轴23通过挡圈26与两个轴承22连接起来,导轮轴23两端分别设有止动凹口24;由于轴承22内、外圈受挡圈26和挡圈21的限制,导轮25就不会沿着导轮轴23轴向串动;并且导轮轴23两端都受到止动片7的固定,导轮25侧面都不会与机架1侧面串动摩擦了。
其中,所述的导轮机构2与套筒3之间放置电缆9;在电缆9拉动时,导轮25随之转动,不会沿着导轮轴向串动。
其中,所述的机架1上设有四个安装孔13通过两根钢棒4把机架1固定在施工现场适当位置,由于有两根钢棒4的固定,本导缆装置就不会随着电缆9的拉动而摆动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紧凑,使用方便;套筒轴可以方便取下来,把电缆放到位后,套筒就防止电缆脱槽了;导轮机构不会轴向窜动,导轮机构容易从机架上取下来,轴承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结构侧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机架结构主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导轮机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不会轴向窜动的导缆装置,包括机架1、导轮机构2、套筒3,所述的机架1两边侧面板上分别设有套筒轴孔12、两个倒“U”形导轮轴长孔11;所述导轮机构2通过倒“U”形导轮轴长孔11进入机架1内部,导轮机构2上导轮轴23两端分别通过止动片7和螺栓8与机架1侧面板连接起来;所述套筒3通过套筒轴31与机架上两个套筒轴孔12连接起来,套筒轴31两端分别连接上螺母32;上述的导轮机构2与套筒3之间放置电缆9,在电缆9拉动时,导轮随之转动;上述机架1上设有四个安装孔13通过两根钢棒4把机架1固定在施工现场适当位置,由于有两根钢棒4的固定,本导缆装置就不会随着电缆9的拉动而摆动了。
如图3所示,机架1两边侧面板上分别设有倒“U”形导轮轴长孔11;导轮机构从导轮轴长孔11进入机架内部,导轮轴两端分别通过止动片连接在侧面板螺孔81上;两对安装孔13用于通过钢棒,用来安装固定本导缆装置。
如图4所示,导轮机构2包括导轮25、导轮轴23,所述导轮25外表面设置成凹槽,导轮25内孔两端分别装有轴承22和挡圈21;所述导轮轴23通过挡圈26与两个轴承22连接起来,导轮轴23两端分别设有止动凹口24;由于轴承22内、外圈受挡圈26和挡圈21的限制,导轮25就不会沿着导轮轴23轴向串动;并且导轮轴23两端都受到止动片7的固定,导轮25侧面就不会与机架内侧面串动摩擦。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使用方便,套筒轴31可以方便取下来,把电缆9放到位后,套筒3再装上,就防止电缆9脱槽了;导轮机构2容易拆卸下来,轴承维护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银娟,未经杨银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241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