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在水中上浮下潜的自行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124041.7 | 申请日: | 2014-03-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07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 发明(设计)人: | 周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庆 |
| 主分类号: | B63B35/74 | 分类号: | B63B35/74 |
| 代理公司: | 大连星海专利事务所 21208 | 代理人: | 衣维成 |
| 地址: | 116021 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中 上浮 下潜 自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上水下娱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以在陆地正常行驶,又可以在水上水下自由行驶的自行车。
背景技术
目前,有很多的水上自行车设备在各大水上游乐场供游客使用,这些自行车无论外形设计为何种形式,其都是只能在水面上行驶,不能潜入水下。
随着游客的需求的不断提高,单纯的在水上行驶的自行车已经不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和好奇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可在水中上浮下潜的自行车,其解决了目前公园和游乐场中的自行车娱乐设备只能在水上行驶不能自由潜入水底并在水底行驶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方案:
一种可在水中上浮下潜的自行车,包括三轮自行车主体,脚蹬和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将所述自行车主体包裹的钢化塑料外壳,在所述钢化塑料外壳内部设置有气囊,在所述钢化塑料外壳上设置有多个水孔,在所述自行车上还设置有氮气钢瓶,所述氮气钢瓶与所述气囊连接。
进一步,在所述气囊上设置有用于充气和放气的双向气阀,所述气囊通过所述的双向气阀卡接在所述钢化塑料外壳上,所述双向气阀通过防腐蚀的胶管与所述的氮气钢瓶的液态氮转化为气态氮的阀门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水孔设置在所述钢化塑料外壳四周,设置在所述钢化塑料外壳两侧的水孔分别设置在所述钢化塑料外壳每一个侧面靠近所述座椅的上部和接近水面的下部。
进一步,所述气囊的数量为3个,分别设置在所述钢化塑料外壳的前部、中部和尾部。
进一步,所述的氮气钢瓶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座椅的背部上,所述座椅的背部与所述氮气钢瓶并列的位置还设置有氧气钢瓶。
进一步,在所述座椅上还设置有乘坐人员保护机构,所述的乘坐人员保护机构为带有锁紧装置的压肩式安全压杠。
进一步,在所述自行车的尾部还设置有帮助自行车在下潜状态下前进和转向的动力装置。
该可在水中上浮下潜的自行车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本实用新型可在水中上浮下潜的自行车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作为娱乐设备的自行车在水中可以下潜和上浮的功能得以实现。
2、 本实用新型可在水中上浮下潜的自行车同时具备可以在水下一定深度悬浮的功能,可以让使用者能够更好的在水下浏览和作业。
3、 本实用新型可在水中上浮下潜的自行车设计科学合理,加工简单,使用方便安全,适合在水上游乐场大规模推广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可在水中上浮下潜的自行车的主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可在水中上浮下潜的自行车的俯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可在水中上浮下潜的自行车的仰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可在水中上浮下潜的自行车的后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可在水中上浮下潜的自行车的钢化塑料外壳内部结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钢化塑料外壳;2—座椅;3—氮气钢瓶;4—氧气钢瓶;5—乘坐人员保护机构;10—水孔;11—气囊;12—双向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在水中上浮下潜的自行车,包括三轮自行车主体,脚蹬和座椅2,还包括一个钢化塑料外壳1,钢化塑料外壳1将自行车主体包裹,在钢化塑料外壳1内部设置有气囊11,在钢化塑料外壳1上设置有多个水孔10,在自行车上还设置有氮气钢瓶3,氮气钢瓶3与气囊11连接。在气囊11上设置有用于充气和放气的双向气阀12,气囊11通过双向气阀12卡接在钢化塑料外壳1上,双向气阀12通过防腐蚀的胶管与氮气钢瓶3上的液态氮转化为气态氮的阀门连接。水孔10设置在钢化塑料外壳1四周,设置在所述钢化塑料外壳1两侧的水孔10分别设置在钢化塑料外壳1每一个侧面靠近座椅2的上部和接近水面的下部。气囊11的数量为3个,分别设置在钢化塑料外壳1的前部、中部和尾部。氮气钢瓶3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座椅2的背部上,座椅2的背部与氮气钢瓶3并列的位置还设置有氧气钢瓶4。在座椅2上还设置有乘坐人员保护机构5,乘坐人员保护机构为带有锁紧装置的压肩式安全压杠。在自行车的尾部还设置有帮助自行车在下潜状态下前进和转向的动力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庆,未经周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240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接触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等离子体处理系统中的惰性主导脉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