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面3D弹力面料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23963.6 | 申请日: | 2014-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15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黄明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贝尔特福针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10 | 分类号: | D04B1/1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王美华 |
地址: | 21316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面 弹力面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面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面3D弹力面料。
背景技术
皮革产品分为天然革和人造合成革,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皮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各国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力度,实行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恢复生态的措施,使得皮革工业产量在逐渐下降,人造合成革正被逐步用来替代真皮革的一部分,因此,为弥补天然皮革的不足及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需要,人造合成革工业将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人造合成革是在底布涂覆树脂或浸渍聚氨酯树脂再经过后整理而制成,革基布的性能直接影响了人造合成革的特性,因此,革基布的生产技术、设备及质量水平是人造合成革行业得以良好持续发展的基础。
将织物做底布,在其表面进行再加工技术从14世纪就开始了,先是涂亚麻油布,用氧化聚合成膜法制作防水布、帐篷等,然后利用动物胶、天然橡胶等天然物质作为涂层剂制作的产品也不断出现。
世界上最早的革基布产生于1921年,当时的人造革雏形是通过在底布上涂覆硝酸纤维素溶液而得到的硝化纤维漆布制成,随后革基布也与人造合成革的生产和研究工作一样走过了一条漫长的道路,最开始是机织布、帆布、针织布到起毛布,所采用的原料从最原始的棉纤维也扩大到了合成纤维,但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人们发现天然皮革基板是由普通纤维十分之一到百分之一粗细的微细胶原纤维在三维方向上相互交络而成,要做到仿真皮效果好,基布必须具有类似于天然皮革的这种三维网状结构,使其纵横拉伸强度均满足需求。
汽车的每一步生产制造要求都很高,其内部的皮革面料也不例外。为了保证皮革面料具有一定的回弹性,制造商会在其下方铺设薄层海绵来增加弹性,但是海绵长时间使用后会产生疲劳强度,回弹力不足,塌陷变形等等,影响皮革质量,无法满足汽车革基布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制造耐用型弹性汽车革基布,满足客户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面3D弹力面料。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面3D弹力面料,其正面和背面均呈多条紧密竖直排列的纹路,所述的正面纹路从上至下紧密排列有“人”字形花纹,所述的背面纹路从上至下呈网孔状,所述正面和背面的最小花型循环均具有2个线圈纵列和6个线圈横列;
正面最小花型循环的的第1线圈纵行的6路结构单元为:第1、5路为集圈结构单元,第2路为成圈结构单元,第3、4、6路为不编织结构单元;
正面最小花型循环的的第2线圈纵行的6路结构单元为:第1、3、6路为不编织结构单元,第2、4路为集圈结构单元,第5路为成圈结构单元;
背面最小花型循环的的第1线圈纵行的6路结构单元为:第1、2、5路为不编织结构单元,第3、6路为成圈结构单元,第4路为集圈结构单元;
背面最小花型循环的的第2线圈纵行的6路结构单元为:第1路为集圈结构单元,第2、4、5路为不编织结构单元,第3、6路为成圈结构单元;
为了保证3D面料的弹力,使得正面与背面之间形成中空网格状,所述正面和背面的第1、4路编织纱线采用100D的单根涤纶弹丝。
进一步,具体地,所述面料的幅宽为170-185cm,克重为90-100g/m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双面3D弹力面料,正面与背面之间形成中空网格状,立体感强,使得面料具有优于海绵的弹力,经久耐用,满足客户对汽车革基布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编织结构示意图。
图中:表示成圈,表示集圈,表示不编织。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双面3D弹力面料,其正面和背面均呈多条紧密竖直排列的纹路,正面纹路从上至下紧密排列有“人”字形花纹,背面纹路从上至下呈网孔状,正面和背面的最小花型循环均具有2个线圈纵列和6个线圈横列;
正面最小花型循环的的第1线圈纵行的6路结构单元为:第1、5路为集圈结构单元,第2路为成圈结构单元,第3、4、6路为不编织结构单元;
正面最小花型循环的的第2线圈纵行的6路结构单元为:第1、3、6路为不编织结构单元,第2、4路为集圈结构单元,第5路为成圈结构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贝尔特福针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贝尔特福针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239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