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透水砖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123765.X | 申请日: | 2014-03-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047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 发明(设计)人: | 丘华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丘华彪 |
| 主分类号: | E01C5/06 | 分类号: | E01C5/06;E01C11/24;C04B28/00;C04B18/16;C04B18/14;C04B18/30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永裕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6 | 代理人: | 冯勐 |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领域,特别涉及透水砖。
背景技术
现有的透水砖难以兼顾透水率和抗压强度这两个技术指标,要么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但抗压强度不足,要么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但透水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具有良好透水性能,又具有高抗压强度的透水砖,同时兼顾了更高的防滑系数、更高的景观价值。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透水砖,砖体由硬质球形颗粒组成,从砖体的横断面看,处于同一高度层中的不同球形颗粒的粒径差异不超过1mm,球形颗粒彼此紧靠并且由粘结剂粘结在一起,球形颗粒的球面构成颗粒之间的空隙,这些空隙立体交错构成连贯的疏水通道。
作为进一步改进或者最佳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下述附属的技术方案。
砖体分为上层和下层,上层中的球形颗粒的粒径小于下层中的球形颗粒的粒径。
处于同一高度层的球形颗粒的粒径相等。
所述球形颗粒的压碎值低于12%。
所述球形颗粒是是花岗岩粒料、1200℃高温烧结的陶瓷废渣粒料、钢渣粒料三者中的任意一种,或者这三者中的两种或者三种的任意组合。
所述粘结剂是水泥。
在所述水泥中混合有水泥基的瓷砖胶。
砖体的上表面凹凸不平并且带有毛细孔。
裸露在砖体底面的所述球形颗粒被削平成一平面。
裸露在砖体顶面的所述球形颗粒被削平成一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利用彼此紧靠的球形颗粒,以及处于同一高度层的球形颗粒的粒径差异不超过1mm的结构特点,使得砖体能够达到极高的抗压性能,如果采用压碎值低于12%的球形颗粒,可使砖体的抗压强度达到30MPa~50MPa,抗折强度达到4MPa~8MPa,同时,球形颗粒的球面使得彼此紧靠的颗粒之间仍然保留有立体交错而且连贯的疏水通道,使透水砖具有极好的透水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砖体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砖体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砖体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该透水砖由硬质球形颗粒1组成,球形颗粒1的粒径可以在5mm~15mm内选择,但不同球形颗粒的粒径差异不超过1mm。作为最佳实施方式,所选择的球形颗粒1的粒径最好相等,以使得各球形颗粒受力更均匀,进一步提高砖体的抗压性能。球形颗粒1彼此紧靠并且由粘结剂粘结在一起。球形颗粒1的球面使得紧靠的颗粒之间仍然留有空隙2,图1是平面图,图中的各个空隙2看似互不相通,但实际上从立体角度看,球形颗粒之间的空隙2是相通的,这些空隙2立体交错构成连贯的疏水通道。
为提高砖体的抗压性能,最好选用压碎值低于12%的球形颗粒,例如可以选用花岗岩粒料、1200℃高温烧结的陶瓷废渣粒料或者钢渣粒料作为球形颗粒,这三种粒料可以任选其中一种,或者任选其中两种或者三种的任意组合。如果选用上述三种粒料作为球形颗粒,那么球形颗粒之间的粘结剂最好采用水泥。为取得最佳的粘结效果,可在水泥中混合水泥基的瓷砖胶。
砖体的上表面凹凸不平并且带有毛细孔(图中未画出毛细孔)。凹凸不平的表面具有防滑作用,增加了人车行走于砖体上的接触面积,增加了防滑系数。砖体表面的毛细孔能打破水的张力,形成虹吸式透水功能,增加透水砖的透水效果。毛细孔可采用喷沙、水洗、机械研磨、酸洗等工艺对砖体的上表面进行处理而成。
实施例二
参见图2,本实施例的砖体分为上层和下层,上层中的球形颗粒3的粒径小于下层中的球形颗粒1的粒径,例如,上层中的球形颗粒3的粒径可以在1mm~1.5mm的范围内选取,下层中的球形颗粒1的粒径可以在5mm~15mm的范围内选取,但应保证处于同一高度层的球形颗粒的粒径差异不超过1mm。砖体分层的优点在于,既可以依靠下层粒径较大的球形颗粒1来确保透水砖具有足够的抗压抗折强度,又能够利用上层粒径较小的球形颗粒3来美化透水砖的表面,过滤更多污染物质,提高防滑系数,还方便于根据不同需要来制成具有不同粗糙度的砖体外表。
本实施例还将裸露在砖体底面的球形颗粒1a削平成一平面。平整的砖体底面可以直接将砖体受到的压力传递到地下沙石垫层,起到很好的承重作用。
本实施例的其他方面可参考实施例一。
实施例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丘华彪,未经丘华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2376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