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调相位同轴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22812.9 | 申请日: | 2014-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07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向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永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24/42 | 分类号: | H01R24/42;H01R13/502;H01R13/516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伍孝慈 |
地址: | 621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调 相位 同轴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具体涉及一种可调相位同轴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相控阵雷达及电子对抗的相位系统中,要求线缆/连接器电缆组件具有精确的电长度。在某些情况下,要求线缆/连接器电缆组件的一组(≥2跟组件)的相位稳定性在±1°,甚至更高。在一定的频率下,通过计算,该组线缆/电缆组件的机械长度相差0.1-0.3毫米,在这种情况下,线缆/连接器电缆组件的制造厂家在安装、调试时要对电缆进行切割、安装、测试,由于每次切割和安装都有许多外在因数干扰,所以需要反反复复许多次才能达到要求,且如果操作不当,会因为切割过量导致电缆报废。对于多根组件的相位匹配,这种问题更加突出。
目前,解决该问题的办法有:一、采用高端的下线-剥线设备,使电缆的长度一致性非常的好,但是由于线缆本身存在材质不均匀性,导致效果不是很好;二、采用相位选相,即:先大致生产一批,通过测试,选出一组相位一致,合格的线缆/连接器电缆组件进行组合;该方法需要有很好的市场前提;三、采用相位可调的方法,即:通过对连接器的电气长度调节,使同组线缆/连接器电缆组件的相位达到要求的范围。但是对于同时满足高驻波比和相位的要求的产品,该方法要求反复调试和设计补偿才能达到要求。
目前的相位可调连接器方案,采用劈槽式的接触头进行连接,这种产品能解决部分小型同轴连接器产品的相位匹配。一方面,小型同轴连接器产品的内外径较小,各个零件间的相对移动造成的间隙较小,且容易通过常规的补偿方式,对电压驻波比进行调整。但是对于例如TNC型、N型等大接头会存在电压驻波比调整困难;;另一方面,该种方法造成连接器长度较长,影响安装,且增加产品的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该实用新型解决例如TNC型、N型等大接头的线缆/连接器电缆组件的相位调节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调相位同轴连接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螺套,在所述螺套与所述壳体之间设有头壳体,所述壳体在其与头壳体接触的位置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屏蔽簧片,所述壳体内设有电缆,所述电缆的芯线上连接有插针,所述插针上连接有插孔。
通过设置屏蔽簧片完成了连接器外导体(即头壳体和壳体)的连接,并且牢固、可靠,通过设置屏蔽簧片使产品结构优化,当连接器调节长度时,在保持连接器内导体(即插针和插孔)和外导体(即头壳体和壳体)连接的同时,使内导体(即插针和插孔)和外导体(即头壳体和壳体)产生的容抗和感抗都不足以影响电压驻波比,使相位满足要求的同时,电压驻波比和插损都符合要求。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螺套通过卡圈与壳体活动连接。
通过卡圈实现了螺套与壳体的活动连接,头壳体上在其与螺套接触的一面设有P=0.5的螺纹,螺套上在其与头壳体接触的一面也设有P=0.5螺纹,这样就实现了螺套旋转,当旋转螺套时,壳体就会移动,从而带动电缆移动,在电缆移动的时就会使插针产生相对的移动距离,移动距离可达到2-3mm,再该距离范围内,内导体(即插针和插孔实现导通)和外导体(即头壳体和壳体实现导通),移动距离时,电压驻波比在控制范围内,当测试同组线缆/连接器电缆组件都满组要求时,就可以将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拧紧,将螺套与头壳体固定,实现连接器的连接。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屏蔽簧片为弧形且所述屏蔽簧片上部与头壳体接触,所述屏蔽簧片下部与壳体接触。
通过设置簧片,由于屏蔽簧片具有弹性就能保证壳体与头壳体正常接触。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电缆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壳体连接。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电缆的芯线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插针连接。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头壳体表面设有第一螺母,所述壳体表面设有第二螺母。
通过设置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就能实现将螺套与头壳体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相位调节前后,保证了电压驻波比和插损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使得连接器长度较短,且可直接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可调相位同轴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其中对应的附图标记名称为:
1头壳体,2第一螺母,3螺套,4屏蔽簧片,5壳体,6卡圈,7第二螺母,8电缆,9插针,10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永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永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228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水分流器支架
- 下一篇:耐高压微矩形电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