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构件试验初始破坏判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22791.0 | 申请日: | 2014-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89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孙雪;袁周致远;王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陵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27/04 | 分类号: | G01N27/0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 |
地址: | 21116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构件 试验 初始 破坏 判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试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构件试验初始破坏判断装置。
背景技术
土木工程试验中,构件破坏试验是目前最常见的试验方法。该方法简便、可靠、操作性高,并且通过简单的构件试验能够控制试验过程中其他因素,对分析构件的某一项性能具有很好的效果,因此构件破坏试验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构件破坏试验过程中,除了关注构件整个破坏过程的结构响应及构件最终破坏够的结构特点外,现在越来越关注构件初始破坏,比如初始破坏时的应力大小、应力幅、应变大小等其他特征。这些初始破坏点对分析构件的力学及受力特征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目前,构件的初始破坏判断方法往往依赖目测,即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不间断观察构件的缺陷,比如裂纹、缺口等,并把产生第一个缺陷作为初始破坏点。而目测的准确性因人而异,并且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很大。试验过程中确定的初始破坏点往往比实际值延后,造成试验误差,导致构件力学特性存在一定差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构件试验初始破坏判断装置,在构件试验过程中使用该装置不间断地对构件特定区域进行监测,一旦发现初始破坏,即可立即停止试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构件试验初始破坏判断装置,包括由导电漆均匀喷涂在构件表面形成的导电漆带、电阻检测设备,所述导电漆带的两端分别粘有铜片,所述铜片通过导线与所述电阻检测设备相连形成整个回路。
所述铜片粘贴在导电漆带上侧。
所述构件试验初始破坏判断装置间隔设置有多个导电漆带,具体为:在构件上根据制定的试验方案间隔设置多个监测点,其中一个部位对应的导电漆带的阻值发生突变,该部位即为所述构件初始破坏的部位。构件在试验中,产生初始破坏的部位是不可预测的,通过分析可以大致确定初始破坏的范围,在该范围内设置导电漆带。间隔的目的:一是在相同长度下可减小导电漆带的宽度,提高电阻值,便于检测;二是便于发现初始破坏部位。根据每个试验的特点可制定的不同的间隔距离。
所述导电漆带的制备:构件在试验准备过程中,先在易发生初始破坏部位用贴纸定出导 电漆喷涂形状,然后均匀喷涂导电漆喷料,形成导电漆带,再将贴纸撕去。通过该操作能够保证导电漆在喷涂过程中形状的规则性及均匀性。根据构件可以间隔设置多个监测点,提高构件初始破坏判断的准确度。
为了满足复杂部位构件试验初始破坏判断,在粘贴贴纸时,根据构件的不同形状粘贴成不同的样子,采用导电漆喷料喷涂后形成不同形状的导电漆带。所述导电漆带是直条形导电漆带、环形导电漆带、折角导电漆带。
导电漆均匀喷涂在构件表面形成厚度为15~25微米的导电漆带。
本实用新型构件试验初始破坏判断装置的原理:电阻检测设备用于测量导电漆带两端的电阻变化情况,采用传统的电阻检测方法,根据R=U/I,对导电漆带输入恒定的电流,检测两端铜片之间的电压,然后得到该导电漆带的阻值情况。在构件破坏试验过程中,构件变形不断增加,当产生构件初始破坏时,由于导电漆带厚度较薄,沿导电漆厚度方向会同时产生缺口,造成导电漆有效通电截面减小,导致电阻增大,当电阻检测设备显示的相应导电漆带的电阻值发生突变时,该电阻突变的点就是构件初始破坏点。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装置实现了在构件试验过程中监测构件的变形,并通过导电漆电阻的突变来判断构件的初始破坏。采用导电漆法可间隔设置多个监测点,提高构件初始破坏部位判断的准确性。本实用新型装置能够适用于结构复杂部位的初始破坏判断,操作简单,准确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构件试验初始破坏判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构件试验初始破坏判断装置导电漆带、铜片和导线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构件试验初始破坏判断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构件试验初始破坏判断装置的制备导电漆带示意图1。
图5是本实用新型构件试验初始破坏判断装置的制备导电漆带示意图2。
图6是本实用新型构件试验初始破坏判断装置适用于圆筒状构件的导电漆带形状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构件试验初始破坏判断装置适用于加劲肋形式的钢板的导电漆带形状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陵科技学院,未经金陵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227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黄曲霉毒素的测定方法
- 下一篇:一种染料纯度的快速检测方法